大廠中年打工人:創業去,還是上班去|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

大廠中年打工人:創業去,還是上班去|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

大廠中年打工人:創業去,還是上班去|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

▎互聯網是一座“圍城”,在裏面的人想出去,在外面的人想進去。

大廠中年打工人:創業去,還是上班去|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

鈦媒體編輯丨洛書

【鈦媒體《相對論》每期邀請兩位素人嘉賓,他們不僅對同一生命議題持有相對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具體的生命實踐中、在擁有自主性自由選擇餘地的情況下,走向了相反方向、做出不同抉擇,從而開展着不同人生。】

過去10年,互聯網行業見證了一大批造富神話,年輕人前仆後繼向互聯網大廠投遞簡歷,以期獲得一份眾人豔羨的高薪工作。然而,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壓力、大幅裁員消息爆出,也讓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有人形容互聯網是一座“圍城”,在裏面的人想出去,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對剛剛離開校園的年輕人來説,職業探索初期尚有試錯空間,但對於負擔着生活壓力的中年人來説,每一個選擇都要謹慎、再謹慎。

不論是放棄之前的創業經歷重回大廠工作,還是依靠在大廠積攢的資源獨立創業,這些看似瀟灑的選擇背後都意味着勇氣、平衡和取捨。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完整正片

寧宇,中國移動第17位員工,曾在中移動任職23年,後離開中移動加入華為,任戰略規劃部部長。2020年,寧宇選擇放棄在華為的職位,以獨立顧問的身份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鍾文昌(Mask),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出身大廠的他曾嘗試過移動支付、VR等方向創業,現在又回到某科技大廠任職。

兩位都是各自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和專家,其中一位在知名企業順風順水,工作近三十年後離開“舒適區”獨自創業,另一位憑藉技術優勢,多次在時代浪頭嘗試創業,最後選擇回到企業中做一顆“螺絲釘”,他們的選擇,選擇又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作為中移動第十七位員工,離開深耕了23年的企業,跳出舒適圈的大膽嘗試。加入華為的時間裏,寧宇也一直在做着自己擅長的領域。離開華為之後,選擇獨立創業,利用為大型企業供職積累的經驗和能力,為市場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Mask的從業起點與寧宇相似,區別在於Mask起初加入的是自由度和靈活度更高的大型外企。在積累了幾年工作經驗之後,Mask選擇運用自己的技術優勢開始創業,但由於市場等原因,最後Mask仍選擇回到外企大廠做一顆“螺絲釘”。

關於在大廠工作的體驗,一向以“狼性文化”在外聞名的華為,在寧宇看來和國企氛圍並無太大不同,反而是相似的部分更多。

而Mask供職的科技外企,則為員工提供了技術和管理兩條晉升途徑,所以並不會出現國內互聯網大廠常見的“35歲不升即走”的問題。

説起財富自由的話題,在寧宇看來,財富自由意味着在一種理性審慎的消費方式下,維持一種簡單的生活。在外企文化薰陶出的Mask,則嚮往自由、多體驗的生活方式。他對財富自由的理解是被動收入約等於自己目前的月收入,且收入可以維持今後人生的生活支出。

Mask希望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後,去世界各地走走,體驗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在玩過之後,則可以嘗試啓動一些靈活的創業,比如YouTuber等自由職業方式。

普通人長達三、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跳槽、轉行、甚至完全變換一種工作狀態都是常事,“在大廠工作多年後離職創業”和“多次創業後回到大廠工作”都不過是無數種人生狀態中普通的兩種。

努力工作的意義,除了自我實現,便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理想的生活,和同樣有技術追求的同事共事、享受大廠福利也好,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為碎片化的中小企業提供資訊建議、同時擁有大量的自由閒暇也罷,兩位嘉賓根據自己的積累鋪墊出的選擇空間,都為我們提供了職業路徑參考樣本。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洛書 編輯/陳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廠中年打工人:創業去,還是上班去|鈦媒體《相對論》第三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