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城潮派,能潮起來嗎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今年北京車展的自主品牌概念車很多,觀致Milestone頗為驚豔,北汽Radiance、威馬Maven中規中矩,嵐圖iFree又滿又亂。
在一眾“設計過剩”的作品中,長城潮派對復古元素的捕捉與詮釋,讓人有一種在泥沼中暢飲清泉的快感。
但是長城潮派,真能潮起來嗎?
我們先研究個有趣的概念。復古主義,其實是對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末在歐美先後流行的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折中主義的統稱。
比如拿破崙由於嚮往羅馬帝國那種稱雄世界的霸權,所以搞起了羅馬復興,在法國造了一系列採用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來強調他作為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新統治者的權力實質,這算是古典主義復古;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代表作凡爾賽宮
而英國人對於中世紀情有獨鍾,因此在19世紀初發展了模仿中世紀特別是哥特風格的建築運動,為後來的工藝美術運動奠定了形式和思想基礎,這算是浪漫主義復古;美國由於沒什麼統一的民族傳統,因此融合了歐洲各個國家的風格,形成了古典復興的折中主義。
那麼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其實就是回顧過去的人們對未來的看法,比如飛機、比如衞星、比如會飛的汽車和漂浮的城市,這些過去人們腦海中對未來生活的幻想,融合了大量過去人們設想的高度先進的技術與特徵,在藝術和設計上有很多延伸的可能。尤其在影視作品中,像《回到未來》、《星球大戰》、《銀翼殺手》,都有復古主義和未來主義相結合的元素。
現在,在中國這片本沒有什麼復古未來主義文化底藴的土地上,也開始出現了大量與復古未來主義相關的探索。比如這次北京車展上長城發佈的“潮派”概念車,以及之前亮相的歐拉好貓,還有運用了工業朋克元素的廣汽概念車Enpluse。
首先要肯定的是,這種探索是積極的。
復古未來主義之所以在世界範圍流行,離不開“復古”與“未來”所營造的極其對立的衝突氛圍又可以放在一起巧妙融合,這種視覺感官上的反差是新鮮而刺激的,能讓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工業化作品的市場突然興奮的。
而當下最能體現復古元素的,其實是對工業革命以來被空前挖掘的金屬材質的運用,金屬的冷峻又自帶科幻色彩。所以除了比例像過去的老爺車以外,長城這台潮派概念車無論在外飾還是內飾大量運用的鍍鉻元素也充分體現着復古的味道。
還有廣汽Enpluse概念車,外飾看起來和去年廣州車展發佈的EN0.146相比除了敞篷以外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內飾中央通道處的雙金屬管以及方向盤上搭配的“銅管”材質,則頗有真空管朋克的味道,很引人注目。
你很難想象這只是一個帶有座椅和空調調節按鈕的裝飾管,而沒有什麼神奇而特殊的功能,比如變形,比如釋放強大能量。
真空管朋克的藝術表現風格與20世紀初的工業製造息息相關。真空管的出現讓人們第一次能夠進行大規模計算機運算,但是由於技術限制很多電子技術難以小型化,所以要依賴大量的純機械結構進行動力傳導。這其中涉及到金屬原色、亞光銀等極具時代表現力的色彩元素,以及鋁板冷鍛、衝壓成型、一體鑄造、噴氣引擎、鍍鉻等製造業工藝。
赤裸的機械美感放在追求現代簡約的今天來看,充滿着逆時代審美的復古味道。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歐美市場上問,得到肯定答案的概率應該會更大一些。
你可能也發現了,復古未來主義更多是西方工業和文化所孕育出的元素,代表着他們的社會語境和審美態度。而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説,除了一些先鋒的文化藝術愛好者外,大概很難引起普世的情感共鳴。
設計要有因,無論是長城潮派還是歐拉好貓,更像是在設計高度同質化的今天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的作品,亦或是代表洋老外設計總監獨自的審美喜好。復古未來主義在中國品牌設計的汽車上嶄露頭角,某種程度上也是設計師們的無奈之舉。
這些作品的背後,是否也有“因為中國市場紛繁的產品與激烈的競爭導致設計師和決策層逐漸迷茫、看不清消費者真正需求”的困惑?
廣汽Enpluse只在局部運用了有復古工業感的元素進行點綴,相比之下長城潮派卻極盡所能地將復古元素佈滿了全身——最直擊心靈的悲劇永遠不是滿篇説慘的作品,點到為止、留足想象空間的故事才更吸引人。更不必説哈弗設計總監Phil Simmons對潮派這台車還有一番如此真實卻頗易遭罵的解讀:
通過總監的闡釋,潮派這台車被清晰定義為了代表歐洲老爺車設計的產品,但對致力於“立足民族走向全球”的長城來説,這種缺乏本民族思考和文化支撐的車顯然沒有説服力。
與復古未來主義相比,我們可能需要挖掘更多屬於民族自己的東西。我們的汽車工業本來就沒有“古”,沒有孕育如此審美思潮的環境,與其談工業復古,不如研究研究更多老祖宗的生產智慧——你看豐田本田,同樣作為後來學習者,也沒有把歐美的文化拿過來直接用,反倒像雷克薩斯在車內融入了大量緣側、和紙、刺子繡等民族手工藝精髓。
這當然更難,也需要更多精力來思考。
從2016年的Enlight到去年的EN0.146、再到如今的Enpluse,廣汽是為數不多對跑車情有獨鍾的自主品牌,一台台概念車的背後也是其希望通過電動化的技術革命讓跑車走入中國尋常百姓家的願景。
這種出發點是民族的、是社會的,是有深度且符合國情的。那麼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如果結合更多能更接地氣地引起老百姓共鳴、帶有民族之根的藝術手段,也許會得到市場更充分的接納,也更能體現中國設計的意義。
當然,既要百家爭鳴,也要百花齊放,有這些產品和元素的出現也並非壞事——至少也可以讓管理者們思考一下,老百姓們沒法開一台真的老爺車在路上兜風,只能搞一台仿老爺車的產品來抒發復古情懷,放眼全球也是鮮有的諷刺。
至於車企,摒棄浮躁,明確方向,多從自己民族的文化語境裏找差異化,才更具社會價值。
畢竟藝術設計既是先進的民族文化和美學觀念的表達式,也是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