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沙龍第四期丨探討藝術與城市共生髮展的關係

大師沙龍第四期丨探討藝術與城市共生髮展的關係

藝術與城市發展

長久以來,藝術聯通了人類的內向世界和外部空間,如今,藝術正渲染着城市系統。對於成都這座城市而言,也從“安逸”之城力圖轉變,向着兼具國際化商業格局、時尚吞吐能力和創新渴求的文藝之城轉變。無論從成都 IFS 國際金融中心建築外的大熊貓户外藝術裝置,隈研吾老君山下的知美術館,抑或麓湖A4當代藝術中心,都證明了成都已開始將地域特徵融入藝術與城市之中。作為經濟驅動的槓桿,藝術有自己的“硬實力”。一個區域、一個城市因為藝術、設計力量的積聚,對人流產生吸附效應,其本身就是蓬勃發展的產業,能深刻改變一個城市的精神、內涵、面貌,甚至促成一個城市經濟的迭代與轉型發展。

日前,在成都寬窄巷子,三聯韜奮書店舉辦的“搜狐成都·大師沙龍第4期”上,來自各領域的著名藝術家,圍繞“藝術@成都·一座城市的浪漫主義”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共同探討藝術與城市發展的關係。

“回得去”的成都藝術家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當代繪畫開始對世界產生廣泛影響。1993年的“後89中國新藝術”展覽,以及同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東方之路”成為閃光的起點。那個時候,方力鈞、嶽敏君、張曉剛、劉小東、周春芽等“新生代”藝術家開始在全球範圍備受追捧。這批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中國當代藝術頂樑柱們,有不少人來自四川美術學院,生活和創作幾乎都以成都為中心,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漸漸地,成都開始成為中國當代藝術一個不得不提的城市,甚至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烏托邦”。著名學者呂澎曾這樣寫道:“成都平原的生活環境被認為更加平和並具有悠閒的特徵,這有利於畫家的心境。”

藍頂藝術區創始人之一,1993年考入四川美院的著名藝術家楊冕對此的解讀是“成都是一個有自己價值觀的地方,是所有藝術和藝術家都‘回得去’的地方。”“當代藝術”這個1992年才被王廣義提出來的概念,為什麼能在成都生根?是因為成都的藝術家“不講了,做就完了”的心態很個體、獨立,本身就具有當代精神。

“成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氣質是舉重若輕我的,你在這個城市生活可以很融入,大家並沒有那麼嚴格的等級,但精神層面的交流還是圈子化,都是很小的圈子,其他人想進入很難。”對於一個地道的成都人來説,在這裏從事藝術或生活,能對地方的情懷把握更準。藝術的敏感性和藝術語言的特殊性仍然十分重要,心靈如果不被賦予個性的藝術表現,將一無是處。回到個人心性裏,是成都提供了一個非常寬鬆和煦的土壤,既不守舊排外,也不夜郎自大,使得藝術人才持續湧現。

“不浪漫”的成都煙火氣

崇德里駐下、成都三聯韜奮書店、輕安、高宅、寬雲窄雨、浣月……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當下成都的氣質的建築,都是王亥的設計作品。在王亥的身體裏,似乎住着一個永遠變動不居、向世界敞開的靈魂;他曾是畫家、堂倌、文人,而現在,人們或許更多會説他是設計師。

對於成都的城市特質及煙火氣息,王亥第一時間想到了“街娃兒”這個詞,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現在生活在高樓大廈裏,匆匆步行在快車道上,已經沒有“街娃兒”了。

“街娃兒”就是成都很擬人的一個形象,因為這種形象一定產生於一個小尺度裏面的城市,有街和巷,在平面展開的城市裏才會有。“街娃兒自帶煙火氣”,是在CBD街道轉角處的掏耳攤上,在人民公園的茶館裏,在御河街的雞片味道中,在玉林路歌手的靈魂歌聲處……是他們醖釀出獨特的天府市井文化。

成都人從古至今都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其濃厚的生活氣、煙火氣形成了“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也造就了成都城市文化藝術的底藴所在。如果從學術角度而言,成都和浪漫主義的崇高大有逕庭,但正是在這樣一個市井與崇高不斷碰撞的地方,將傳統、現代、包容、創新等不同的精神、不同的美詮釋出成都獨有的生命力,不斷解構年輕視角,展現出多元的城市及藝術理念。

來自先賢的“藝術力量”

藝術是生命的最大興奮劑——尼采《強力意志》。

在中國傳記文學革新者、著名作家劉小川看來,藝術是強力意志的一個形態,是強力的增加、超越,也是強力意志本身。因為強力意志本質上就是一種創造,藝術的本質就是強力意志,而且是強力意志的最高形態。

著有《紅樓夢》的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扔官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等等……所有的浪漫藝術都來自於不浪漫的現實生活!通過這些先賢,不難發現他們縱然命運顛沛坎坷,也不改變初心的高潔品性和端貞風骨。

劉小川説:“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寫作和生活常常是一回事,在思索中進行着。幾天不思,生命就有陳舊感。”

在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有些人變得有些浮躁,甚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這個時候看看先賢們的藝術作品,更有現實意義,或許能給內心迷茫之人一些啓迪,獲得一種智慧,一種力量,一種勇氣。

城市是文化的物質形態,藝術則是城市的精神面貌。如今在成都,藝術越來越多地以“設計”或“創意”的名義滲透到生活中,改變着日常的面貌。可以是梵木創藝區裏後搖演唱會、可以是方所裏一場講座、也可以是蘭桂坊的一場復古集市……可以是令你心潮澎湃、靈感迸發的一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師沙龍第四期丨探討藝術與城市共生髮展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