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社區治理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關係着居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社會和諧穩定及社會治理成效。在新形勢下,如何創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區?這需要久久為功的恆心、繡花般的細心,也考驗着社區管理者的智慧。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不是基層黨組織的“獨角戲”,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城鄉社區聯繫着千家萬户,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顯了社區擔當及社區治理的重要性,也暴露出當前基層治理中的一些不足。如何補短板、強弱項,切實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進而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是當前社區治理面臨的迫切問題。近日,筆者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江蘇,發現了一些社區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

  以南通市高店社區為例。在這裏,拾金不昧、清除小廣告、主動規範非機動車停放、陪日間照護中心的老人聊天等,都可以獲得一定的誠信積分。有了積分,居民可以到社區超市兑換物品,也可以兑換瑜伽、古箏培訓等社區服務。在這些措施激勵下,社區居民善舉頻現,不少居民感嘆社區文明程度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指數也升高了。

  小小的創新舉動,拉近了居民間的距離,又將誠信明理的新風融入了居民日常生活,高店社區的故事帶給我們諸多啓示。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是人們的棲身之地,是連接個人與社會的重要橋樑,也是黨和國家許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社區治理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關係着居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社會和諧穩定及社會治理成效。近年來,我國城鄉社區治理與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但與人民羣眾的期待還存在着一定差距。比如,社區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還不夠高,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還未充分調動出來,社區黨組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今後的社區治理指明瞭方向。但基層社區往往存在工作人員精力有限、經費投入不足等因素限制,僅靠社區工作人員單打獨鬥,已經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在新形勢下,如何創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區?這需要久久為功的恆心、繡花般的細心,也考驗着社區管理者的智慧。令人欣慰的是,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敢於在惠及民生的領域“沒事找事幹”,一些社區的探索提供了治理新路子。

  比如,蘇州婁葑街道的“愛心廚房”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社工支撐和志願者助力的多元共建模式,老人足不出户,最低只需支付3元(特殊人羣免費),即可享受美味可口的“三菜一湯”;南通高店社區的愛眾超市與大型連鎖超市合作,享受團購價優惠,以奉獻價向社區特困户免費提供糧油等物品,以愛心價向低保户、邊緣户出售生活日用品,以放心價為周邊居民提供微利服務,超市所得利潤再反哺弱勢羣體,讓愛心傳遞有了資本;南通文峯新村倡導“互助、共享、睦鄰”的小區自治理念,80%的小區居民註冊為志願者,10餘支志願服務隊伍成為推進小區可持續自治的重要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要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不是基層黨組織的“獨角戲”,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如何匯聚起磅礴的多方力量,既需要情懷擔當,也需要有關部門在工作中另闢蹊徑,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意願,共同譜寫社區治理新篇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沈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4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索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