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騎行看黃河|昔日窮荒灘 今朝“花果山”

  新華社鄭州9月20日電(記者何娟 牛少傑)一顆顆果皮泛紅的桃子藏在簇簇綠葉叢裏,57歲的馮小香在自家桃林忙碌了一上午,為從鄭州來的客商摘了滿滿一筐鮮桃。

  “這是晚熟桃,中秋節、國慶節左右上市,與早熟品種錯峯上市,能賣個好價錢。”馮小香介紹,她家的桃林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鹽店莊村,加上之前的早熟桃,今年一共種了11畝。

千里騎行看黃河|昔日窮荒灘 今朝“花果山”

  9月19日,在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鹽店莊村,馮小香在桃林內摘桃。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這片都是沙土地,以前種玉米花生,靠天吃飯,收成不好,現在種桃可比種地划算。”2014年,馮小香家跟着村裏一起種桃,早桃一畝地能賣七八千元,晚桃能賣一萬多元。

  鹽店莊村地處黃河北岸,是一個典型的沿黃灘區村,土壤貧瘠,黃沙遍地,“鹽店莊,荒灘地。晴天沙,雨天泥。種啥啥不長,天天餓肚皮。”村黨支部書記關源羣用曾流傳的一段順口溜描述靠天吃飯時村莊的貧窮。

  2008年,關源羣當選鹽店莊村黨支部書記,決定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經過考察和反覆論證,最終確定種植主幹型優質早熟桃。

  但剛開始,村民對這個新思路持懷疑態度,擔心桃熟易爛,不耐貯運,掙不到錢。2009年,關源羣帶領部分村民試種了80多畝。兩年後,他們種下的桃樹喜獲豐收,銷售很好,徹底打消了村民們的擔憂。

千里騎行看黃河|昔日窮荒灘 今朝“花果山”

  這是9月19日在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鹽店莊村拍攝的桃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目前,鹽店莊村的桃樹種植面積達8000畝,以鹽店莊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18個村種桃樹,平原示範區桃樹種植總面積達3萬畝,成為河南最大的集中連片桃林種植基地。

  “每畝地賣桃的收入是種植傳統農作物收入的六七倍,村民年人均收入能達到一萬元以上。”關源羣説。

  因為種桃,49歲的楊立強在2016年脱了貧。“村委提供一條龍服務,免費發樹苗、免費培訓技術、幫忙打開市場、改造村裏老路。我們現在一身輕鬆,只需要管護好桃林。”

  楊立強有14畝處於盛果期的桃林,其中有4畝雪桃,一個多月後可成熟上市。“冬桃價格高,一畝地能賣兩三萬元。”楊立強説,光靠賣桃,他家每年有十多萬元收入。

  每年六七月,鹽店莊村開設的季節性桃果交易市場熱鬧非凡,來自山西、河北、安徽等地的桃商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四五十輛大卡車排隊等着拉桃,交易量能達到80萬斤。”關源羣指着路旁一片曾作為交易市場的空地説。

  現在,鹽店莊村已經不滿足於賣桃,還依託萬畝桃園舉辦桃花節、利用桃枝發展食用菌種植、釀造桃花酒和桃果醬等深加工產品,不斷拉長桃產業鏈條。

  “鹽店莊,人真能,種桃種出大文明。過去窮荒灘,現在花果山。”新的順口溜開始在鹽店莊村流行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5 字。

轉載請註明: 千里騎行看黃河|昔日窮荒灘 今朝“花果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