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懾印軍!中國版“長弓海爾法”導彈低調亮相,對地打擊能力提升
近日,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的新聞頻道在軍事欄目中,播發了一則題為“空中突擊旅塞外高原錘鍊作戰能力”的報道,在報道中央視首次公開了該集團軍編制內空突旅直-10型武裝直升機高原打靶的畫面。
但和以往使用的裝備不同,此次露面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似乎在其機身外部特徵、掛在導發架的空對面武器裝備上有了“新進展”、從以往掛載在機身短翼外側、四聯裝導發架上的A/AKD-10型空對面打擊導彈升級到了某種“新玩意兒”。
A/AKD-10型導彈性能
眾所周知,A/AKD-10型空對面打擊導彈作為我軍第二代空射型機載反坦克導彈,採取的制導模式是激光半主動制導模式,該型導彈價格相對便宜、操作簡便、射程較遠、威力較大,按照在珠海航展多次展出的同類裝備“藍箭-7”和“藍箭-11”的公開性能,估計A/AKD-10型空對面導彈彈體長度在1.8米左右,彈體直徑在170毫米左右,全彈整備質量約為46到50千克(與美製AGM-114“海爾法”導彈基本相當)。
藍箭-7型導彈
該彈採用串聯聚能裝藥破甲戰鬥部,其中“藍箭-11”還和美軍列裝的最新型AGM-114R“多用海爾法”一樣、具備戰鬥部模塊化的功能、可以換裝温壓彈/殺爆/半穿甲反艦戰鬥部以執行多元化的戰術任務。同時,由於採取了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該彈頭部有一激光信號接收器,使用時需由載機光電探測系統上的激光指示單元、或地面部隊的激光指示器對目標實施持續照射,彈上的激光制導信標接收照射信號後形成飛控參數,引導導彈飛向目標。
在使用本機照射模式的情況下,直-10使用A/AKD-10或“藍箭-7/11”一次只能打擊一個目標,打擊距離也相對比較受限:按“藍箭”系列導彈的射程看,在使用本機照射模式的前提下,實測打擊距離只有5到7公里左右。而如果使用地面部隊引導模式,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展打擊射程,但一方面對於空地協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另一方面半主動激光制導模式對於天氣、戰場環境的要求也比較苛刻,一旦天氣情況不佳,或者戰場上充滿煙霧或目標釋放被動干擾,則可能會導致攻擊失敗。
總而言之,A/AKD-10或者“藍箭-7”、“藍箭-11”這種裝備,對於中國陸軍航空兵的武裝直升機部隊來講,倒也不是不能用,只不過暫時還沒有達到“神器”的境界。
中國版“長弓海爾法”的優勢
而從此次在高原塞外實施演練的直-10武裝直升機來看,該旅的直-10在對面打擊裝備上貌似已經脱離了“能用”的境地,真的到了“好用”的境界。
從該枚導彈的外形看,類似於A/AKD-10或“藍箭-7/11”頭部的、用於安裝激光制導信標的光學窗口已經不見了蹤影,代之以塗成乳白色的、非透明的頭部整流罩。根據研判,該型新型機載反坦克導彈應當就是類似於美軍AGM-114L“長弓海爾法”、英軍“雙模硫磺石”的機載毫米波制導新型反坦克導彈了。
以美軍從AGM-114K“海爾法”升級到AGM-114L“長弓海爾法”為例,相比傳統的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毫米波雷達制導體制的反坦克導彈起碼有如下幾個明顯的戰術優勢:
一是能做到真正的“發射後不管”。當然先前的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也宣稱可以“發射後不管”,但這只是相對於第一代線導式的、打出去需要拖着一根導線、載機根本無法機動只能專心致志遙控導彈的機載反坦克導彈而言的。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依然需要載機的激光指示器始終對準目標,機動範圍不能過大否則很容易就會丟失對目標的瞄準。而採用毫米波制導體制的新一代機載反坦克導彈,則可以使用機載毫米波雷達在發射前就鎖定目標,爾後將射擊諸元直接注入彈上計算機,把導彈直接打出去就是了。二者在制導體制上的區別與差距,類似於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與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差距,尤其是機載反坦克導彈的攻擊範圍較小,在部分情況下甚至不需要載機在導彈飛行初期保連續波照射,打出去就可以直接實施規避機動了。
二是大大強化了戰場適應性和多目標攻擊能力。相比較極其容易受到天氣、煙塵、干擾彈影響,也很難具備多目標打擊能力的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的反坦克導彈,毫米波雷達制導體制的反坦克導彈對惡劣天氣與爆炸煙塵造成的干擾,適應性大大提升。且由於不需要載機對目標實施持續照射,它可以極其方便地使用毫米波雷達同時鎖定多個目標發起攻擊,多目標攻擊能力只受為其提供目標指引的雷達探測與火控能力的制約。這相比較第二代激光半主動制導體制的機載反坦克導彈,無疑又是一項飛躍性的進步。
三則是具備了超視距打擊能力。咱們在前文提過,在半主動激光照射制導體制下,由於本機需要直接照射目標、或地面部隊要使用激光指示器實施接力照射,對導彈的實際攻擊範圍是有相當大的限制的,一般不可能超過十公里,常用的攻擊距離也就五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在二十多年前問題不大,但在面對具備完善的野戰防空能力、基層部隊大量裝備各種便導的情況下,已經太過危險。相對而言,使用毫米波制導體制的反坦克導彈由於其性能“只受載機雷達性能制約”,只要載機雷達能看到,導彈發射出去理論上就能打得到,故而毫米波雷達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射程相比半主動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均有極大的提升,比如美軍的AGM-114L的射程就直接做到了“翻倍”,提升到了8公里以上,英軍“硫磺石”增程型性能則更加邪門,據説在靶場環境下做到了“數十公里”,雖然數據未必可靠,但毫米波雷達制導反坦克導彈具備更遠的射程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版“長弓海爾法”亮相的意義
當然了,雖然中國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部隊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把列裝最新型反坦克導彈的新聞給“露”出來了,咱們還得多問幾句:為啥會選擇在這麼一個節骨眼兒上“露”出來?有了這麼好的導彈了,咱們有沒有什麼還要改進的方面?
嗯,這第一個問題,其實就不用再説了,畢竟您看這演練的具體地點在哪就知道了,“塞外高原”,再聯繫聯繫最近咱們和印度軍隊在班公湖、阿克賽欽地區發生的對峙,基本上也就能得出結論了:印度軍隊雖然裝備不咋樣,但實實在在地把手頭僅有的幾架AH-64EI“阿帕奇衞士”直升機給拉到列城去了。而為了這些直升機,印度軍隊可是一共買了812枚AGM-114L-3“長弓海爾法”和542枚AGM-114R“多用海爾法”的,人家已經連最先進的傢伙什都拿上去比試比試看看效果如何了,我們這時候還不把手裏最先進的裝備也拿過去試試效果,想什麼呢?
印度部署在拉達克的AH-64EI“阿帕奇衞士”直升機
而要説“有什麼還需要改進的方面”,還真的有,咱們前文説了,毫米波雷達制導反坦克導彈的諸多優勢,比如射程遠、多目標攻擊等等,有一個前置條件:需要得到機載毫米波雷達的目標指示。在沒有機載毫米波雷達的情況下,本機對毫米波雷達制導反坦克導彈的使用將退回到使用光電探測系統測距、測角的範疇,在態勢感知能力上有較大的下降,自然也很難發揮出毫米波雷達制導反坦克導彈全部的作戰性能了。
而從目前新聞公開報道的情況看,中國陸軍航空兵似乎還沒有給直-10配備類似於美軍AN/APG-78“長弓”型毫米波雷達屬於同類的裝備,反倒是在視頻中出現了安裝有“長弓”雷達的直-19輕型武裝直升機的身影,看起來中國陸軍的直-10使用毫米波雷達制導反坦克導彈,暫時還需要依賴於直-19型武裝直升機的目標指示。不過,伴隨着直-10型武裝直升機配備的渦軸-9型發動機性能的進一步提升,目測我軍自己的“長弓霹靂火”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