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媒彭博社報道,14日北約7國會議召開,並重申了要幫助烏克蘭“戰鬥到底”的決心。北約目前已經下場幫助澤連斯基政府解決近期西方對烏援助消極的現狀,並在15日聯絡四十多個國家參加烏克蘭小組援助會議。隨後拜登宣佈新增10億美元對烏援助物資,美國軍事最高指揮官米利也在布魯塞爾喊話烏克蘭“忍受痛苦和傷亡”繼續和俄軍作戰,他還稱在烏克蘭堅定的抵抗下,未來俄軍未必可以拿下烏東地區。
就在美國熱火朝天動員烏克蘭作戰的同時,歐洲卻在經歷“物價痛苦”和動搖。上個月下旬歐盟也試圖出台一份“支持烏克蘭抵抗到底”的簽名清單草案,後續因為意大利等幾個國家拒絕簽字而未通過;美媒又爆料北約有國家達成協議,不再向烏克蘭援助先進武器,且還在研究意大利提出的停戰協議的可行性;15日馬克龍再度表態稱,烏克蘭總統應該與俄羅斯談判,歐洲人也需要出現在談判桌上以提供安全保障。
16日,意大利媒體報道稱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已經抵達基輔,他們在短暫的休息後即將會見澤連斯基。對於這趟行程之前並未公開,也沒有任何的議程和內部消息,所以看起來非常突然。但結合這三個國家領導人對烏克蘭近期的態度來看,德拉吉是帶頭拒絕在歐盟協議上簽字的,而且還擬定了“四點意見”調停俄烏衝突;馬克龍剛在昨天表態要求澤連斯基談判,保證“最終停戰”;另一個領導人朔爾茨也是對烏克蘭援助最消極的政客,還因此被國內反對派批評。
結合這些要素外界總結認為:這三個人是來“勸架”的,且擺明了要和美國對着幹。15日拜登的態度和米利的演講都已經挑明,美國當前沒有想讓烏克蘭和俄羅斯和談的意思,援助會議和新聞發佈會上也沒提到過“談判”相關的字眼,態度十分清晰。俄羅斯政府卻對這趟訪問表現出了警惕,並提醒馬克龍等人“如果是按照劇本向烏克蘭進一步提供相關軍事等物資、討論糧食出口和加入歐盟的消息的話,對解決俄烏局勢沒有任何好處。”
也有分析認為,憑藉這些國家最近的積極態度就斷定德、意、法領導人敢於如此直接和公開地對抗拜登政府,這根本不現實,不要忘了美國對歐洲的掌控力。所以他們即使勸和也只敢進行一些旁敲側擊的試探,換句話説即使是三個國家聯合起來都沒有“獨立的外交和協調能力”,除非獲得美方首肯。但不可忽略的一件事是,隨着14日俄羅斯在“北溪”工程上對德國又取消40%天然氣輸送後,導致歐洲氣價一天內漲了五分之一,俄羅斯和烏克蘭越打仗,歐洲就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