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奔馳品質,國產性價比!史上最大smart也最值得買?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Hello,大家好!我是Mogo

如果選擇一台車,推薦給身邊的女性朋友,我的答案是它:smart精靈#1。

這台車看參數、看設計,結合18.16萬元起的價格,就已經十分超值了。而上週參加了它的試駕活動,更讓我對它有了清晰的認識。試駕過後,更有底氣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它不完全像一台smart

但它是最值得買的smart

為啥説精靈#1

不完全像smart

smart原本的個性

原本形容smart離不開一個詞:都市精靈。它是一款面向都市精英白領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金融區通勤代步的時尚小車。概括起來,上一個時代的smart,最突出的特點有三點:

1. 格外小巧。smart的小巧,甚至讓它成為了許多網絡段子的主角。甚至在歐洲大部分地方,它都屬於比微型車更小一級的車型—Quadcycle(四輪車)。奧拓、QQ對它來説都算大哥。

2. 格外簡單。上一代smart,奉行簡約、環保的設計與生產原則,全車結構極其簡單。所以雖然車輛單價不低,但是內飾的風格格外樸素。

3. 格外時尚。雖然Swatch很早就退出了smart項目,但是這個鐘錶品牌為smart帶來的時尚感貫徹始終。無論是本就時尚風滿滿的外觀、配色,還是不斷進行跨界合作的市場策略,都讓smart深得討好都市白領之道。

最大號smart

精靈#1不再小巧

相對於曾經我們熟悉的smart,精靈#1的體格“龐大”。全新的smart精靈#1是一台小型SUV,是smart歷史上最大車型。當然長大的smart也依舊長度只有4270mm,比本田e:NS1這樣的小型SUV還要小不少。

但是小巧外觀下有大肚量,基於純電動平台的它有着2750mm的大軸距。不僅僅大於本田e:NS1這樣的小型SUV,甚至大於比亞迪元PLUS這樣的緊湊級SUV,接近大眾ID.4系列。

所以,精靈#1是一台外觀看似小巧,但空間很大的車型。這樣的空間表現很像是現在的本田繽智,甚至在更小巧的車身中有更寬敞的空間。這款車在海外發布時,官方就曾宣稱它的後排空間達到了標軸奔馳E級的水平。

現場實際體驗,這種描述也並不誇張。smart精靈#1的後排座椅支持前後位置調節,調節幅度達130mm,這個設計明顯就是為了彌補後備箱空間的靈活調整模式。

當然,smart精靈#1將乘坐空間充分發揮出來後,對後備箱的儲物空間有所影響。在沒有放倒座椅的情況下,它的後備箱空間並不算出色。後排座椅放倒後,還是能營造出一個較為平整、容積可觀的儲物空間。

內飾質感翻天覆地

精靈#1不再簡單

歷代smart的內飾都堪稱樸素,即便是內飾質感有所進步的第三代車型,內飾也簡單到沒什麼可説的地方。材質上,更是響應環保口號,多用簡單塑料、布藝材質。

而精靈#1的內飾,我們已經看不到昔日smart樸素的影子。奔馳在內飾設計上的功底,比較充分地體現了出來,但整車的氛圍感讓人感覺到十分熟悉,有着比較突出的精緻感和高級感。

而當氛圍燈亮起的時候,奔馳的味道就更為強烈了。空調出風口區域的氛圍燈設計、圍繞中控台造型勾勒的光線,都是奔馳近兩年來常用的設計元素。

材質上,也比此前的smart層次更為豐富。作為一台主打時尚感的小車,很大膽的使用了大面積的亮色調材質。雖然大面積的蓋板既不是木材也不是金屬,但無論是觀感、觸感都十分出色。車內也有大面積的軟性皮質包裹,並延伸到了主、副駕乘客腿部會接觸的位置。

精靈#1也沒有盲目的加入過多屏幕,中控大屏的尺寸是12.8英寸,雖然不算誇張,但車機使用體驗很強,這點後面着重説。9.2英寸的全液晶儀表採用了非常扁平的設計,UI設計成熟、簡潔又不失精緻。高配車型還有10英寸的全綵色HUD。

此前的smart受制於尺寸,儲物空間也可以説是螺螄殼裏做道場,到了第三代車型甚至取消了大部分儲物空間。而精靈#1就比較奢侈了,副中控區域就奢侈地排列了三個帶有蓋板的儲物空間,下方還做了掏空設計。而且帶無線充電的儲物格中還有空調出風口,解決夏天充電時的散熱問題。

精靈#1依舊時尚

精靈#1採用了圓潤、Q萌的風格,這兩個詞我們可以在許多電動小車上看到,但smart在此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獨特時尚感。側面Style by 三叉星的銘牌就展示了對於這台車設計的高度自信。

短車身、大軸距,加上19寸的大輪轂,賦予了精靈#1十分可愛的基礎比例。線條上,雖然每一處設計都很難在此前smart車型上找到,但整體組合到一起讓人很容易認出這是一台smart。尤其是懸浮式的車造型、配合上環繞車身的包圍,都給人極強的年輕感。

細節同整體保持了很好的統一性,每一個細節元素出現在車上都不突兀。這也是目前自主品牌設計中還需要提升的方面。細節也有着不少小心思,比如頂配車型D柱可以發光的Logo、暗藏於車燈與門把手內的smart字樣。

除了這些基礎的設計,它也有些新時代的創新。比如貫穿式燈帶帶有燈語效果已經不稀奇,精靈#1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編程,自行設計的環車身智能燈語系統,帶給了這台車更為豐富的玩法。

最值得買的smart

前文已經説了內飾、外觀、空間,這些可以靜態感知的東西。可以説精靈# 1做到了不錯的水平。單單這幾點,已經非常對得起它18.16萬元的起售價。而令人驚豔的地方不在於如上幾點,這台車最讓人驚喜的地方下面這兩點:

動態表現值得肯定!

説一個冷知識:看似同操控兩個字毫無聯繫的老smart,在大部分車主的口碑中都“富有駕駛樂趣”。這種樂趣可能是開起來類似卡丁車,小巧靈活,視野通透。精靈#1同樣富有駕駛的樂趣。

單看動力,精靈#1並不誇張:272馬力的後置電機,6.7s的百公里加速很強,但已經不算驚人。調校上,它也沒有其他標榜性能的電車那樣一腳電門讓人靈魂出竅的感覺。只有在解鎖ESP等束縛的情況下,才能釋放它的野性。

但是,這台車綜合的駕控感受讓人很是喜歡。有許多東西帶給它操控的加成:前麥弗遜後五連桿的獨立懸架、電動車電池組低置帶來的穩定重心,這些加上出色的調校,都帶來了出色的動態體驗。

新勢力往往都是暴力、敏捷,而合資品牌電車往往重視操控忽視動力,smart終於帶給我們精靈#1這樣一箇中間體。雖然它使用來自吉利的SEA平台,但它更像是一台採用電機驅動的BBA。

而且精靈#1還有同級別中少有的66kwh大電池,因而基礎版本有535km續航,頂配搭載SiC電機有560km續航,在同級別中已經是佼佼者。試駕過後,感覺這個續航也十分實,足夠滿足各類使用場景的需求了。

智能是最驚豔的地方

在試駕前,車機的使用體驗是我最擔心的一點。合資品牌一向對於車機缺乏重視,已經在近兩年的發展中落後於自主品牌,尤其是落後於新勢力。尤其是精靈#1構建與SEA平台,同平台的極氪001車機此前可是出名拖後題。

但實際體驗過後,精靈#1完全打消了我的疑慮。甚至,這是我第一次在傳統品牌的車機上,獲得了超越大部分新勢力的體驗。這種驚喜感源自於三點:

一、創意十足的設計。目前車機都是功能化的取向,只是將繁雜的控制按鈕搬到了屏幕上,像極了電腦的控制面板。而smart採用了類似遊戲界面的設計,一顆lowpoly風格的星球是操作界面的核心。伴隨着操作,整個界面上也有不少元素會展現出相應的互動。許多小設計很有意思,推薦大家去親自體驗一下。

二、流暢的運行效果。此前SEA平台、CMA平台的車機被詬病最多的就是反應速度。而精靈#1的流暢已經比肩絕大部分新勢力。更重要的是,語音控制可以隨時打斷、可以隨時更改控制指令,擁有豐富的免喚醒指令,許多功能支持可見即可説。

三、設計理念的成熟。戴姆勒主導的設計,有了不少傳統車企的堅持。此前小卷試駕EQS就説過,車機很不錯的一點是常用功能常駐屏幕,可以直接操作。精靈#1也是如此,大部分操作都不需要繁複的操作就可以直達。

當然,也保有一些問題,覺得它仍需要改進:

首先,是花團錦簇的界面設計,一些操作的引導不算直觀,用户有學習成本。而用户完全學習後,才能完全發揮出這套車機的優勢能力。

其次,還是花團緊湊的界面設計,更容易帶來審美的疲勞,設計的受眾也較為狹窄。如果不喜歡這默認的風格,是不是還有別的選擇?在後續會不會推出更個性的皮膚方案?

值得買嗎?怎麼買?

試駕過後,精靈#1至少種草了我。身邊也確實有不少朋友,早就在關注這台車。目前上市三款車型:最入門18.16萬的Pure+、19.66萬的Pro+、22.66萬的高配Premium。

三個版本里,最低配車型其實配置已經很豐富,可以買了。而之後Pro+則體驗已經十分豐富,各方面比較完善。同其他車型不同的是,精靈#1的頂配仍然性價比十分高,所以頂配反而是目前受關注最多的。

況且,精靈#1外觀精緻、時尚,配置娛樂性強,品牌也有價值。沒有花裏胡哨,以女生為噱頭的配置,試駕體驗一番其內涵也夠強。它是今年推薦給身邊女性朋友的最佳選擇,即便是男生買一台也不突兀。

smart將採用自建銷售網路的形式銷售,採用各類新勢力帶火的直營模式。目前已經可以在不少城市商圈佈設了城市展廳,已經覆蓋到石家莊這樣的二三線城市。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預售過於火爆,今年的產能已經被預訂一空,據説訂車已經要等到明年……

前幾日在石家莊偶遇的smart展廳

對於這台車你怎麼看?咱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