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場普通糾紛添上“漢服”這個噱頭,實在沒有必要。
據媒體報道,5月26號中午,劉先生自稱穿着漢服去杭州通信器材市場買耳機,被市場的保安故意刁難,對方還嘲笑自己。這位劉先生還説,當時感覺保安處處針對自己,還受到了侮辱,就報了警。不僅如此,情緒激動之下,他直接一頭把崗亭上面的玻璃撞碎了。
從媒體的事件還原來看,劉先生和那位保安在言語和行為上多少都有些過激。劉先生曾對保安説,“你算什麼東西……”“而保安也不客氣,説劉先生“穿得男不男女不女的……”你來我往的口角,外人很難評判誰對誰錯,只能説,如果兩人都能更冷靜、理智,這樁糾紛本可以避免。
↑身穿漢服的劉先生。截圖自《1818黃金眼》視頻
但值得玩味的是,這樣一場普通糾紛,因為被加上“漢服”字眼而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如果只看標題,恐怕很多網友會認為,劉先生之所以被“針對”,是因為他穿了“漢服”。
這樣一來,漢服愛好者和支持者自然不會樂意,事情似乎也被解讀成了保安對傳統文化愛好者的“歧視”。如果大家把新聞的前前後後通讀一遍,或許就能避免這樣的誤會。不過,對漢服一詞的“敏感”,也從側面折射出公眾對漢服的微妙心態。
“有服章之美是為華”,近年來,國風國潮走紅,漢服在社會也越來越流行,説明大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有認同感。隨着95後、00後走向經濟舞台成為國潮消費主力軍,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據數據統計,2021年漢服愛好者規模預計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達到101億元,漢服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漢服文化的爆紅和漢服市場的飛速增長,讓更多人不再認為着漢服是奇裝異服的展示或者表演。年輕人喜歡漢服,也是希望傳承和宣傳傳統文化,在文化交流裏更好地發展這樣的服飾文化。反過來,有些人對漢服可能無感或者有些誤解,這也未必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因此,為一場普通糾紛添上“漢服”這個噱頭,實在沒有必要。
事實上,比起漢服到底有沒有被歧視,當下更緊要的問題可能是如何傳承和發揚漢服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中國服飾是世界服飾之林中,內涵最豐富,寓意最深刻的服飾體系。中國傳統服飾藴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美學等內容,發展演化到今天,我們的服飾還有很多元素可以演繹和發揮。從這個角度講,漢服不應該只是新聞裏的一個熱點和噱頭,只有真正重視傳統文化乃至服飾,形成學傳統文化、穿傳統服飾的氛圍,才會有更多普通人瞭解和喜歡漢服,進而愛上傳統文化。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滬生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