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當地時間7月20日,一名工作人員在東京奧運主新聞中心媒體工作區內進行消毒工作。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社東京7月20日電 題:(東京奧運)場內外的那一抹“志願藍”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不到9時,留日學生田若琪與邵榆茜已換好東京奧運會志願者制服,準備就緒。藍天白雲之下,以藍色為底色的制服襯得兩位姑娘更為朝氣蓬勃。
田若琪與邵榆茜都是國家或地區奧委會(NOC)助理,一般是在奧運村內工作,上崗打卡時間為10時。輪到當值,她倆需要一早從家中趕過來,且要迅速完成預定車輛、清點鑰匙、檢查房屋等各項複雜而瑣碎的工作。她們卻不覺辛苦。
東京奧運會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一年,在此期間,約有1萬名志願者陸續退出,佔原計劃招募志願者總數的八分之一。另據報道,近日在日本拍賣網站上,奧運會志願者的二手製服等物品接連上架,分析稱這意味着“志願者的熱情有所減弱”。
儘管奧運村內已出現感染病例,儘管不時接到提醒説“可能會出現‘反奧運’示威遊行,請儘早下班回家”,儘管需要直面對於當下舉辦奧運會的質疑與擔憂,許多志願者並未退縮。
不留遺憾,是他們選擇堅守的原因。
田若琪對中新社記者説,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還只有11歲,這次剛好趕上她所生活的城市舉辦奧運會,“不能再錯過”。邵榆茜就讀於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很想發揮所長,在這個全球性平台上“傾聽來自不同國家的聲音”。
在東京成田機場,帶領記者一行辦理各項手續的日本志願者,僅在當日的加班時長就超過6個小時,眼睛出現血絲卻笑容不減。機場組的志願者負責迎接和歡送,哪怕他們並不認識走出通道的運動員,也會發出歡呼,因為“我是所有國家運動員的粉絲”。
記者還了解到,有的志願者來自體育世家,這次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走進奧運賽場”的夢想。有的志願者擁有部分日本血統卻從未踏上這片土地,這次藉由參會“尋根”。有的志願者經驗豐富,曾在過往的奧運賽場受到精神薰陶,希望繼續成為“成就奧運會的一份子”。更有志願者表示,通過服務他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温度,“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有學者考據,奧運會志願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20世紀80年代,奧運會志願者活動被正式納入組委會的工作計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官方對於這個羣體給出明確定義,“無私參與”“盡其所能”“通力合作”是其中的關鍵詞。
這些關鍵詞,之於疫情仍在蔓延的當今世界亦具有借鑑意義。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東京所言,奧運會總是能夠讓世界團聚在一起,在疫情之下、以安全方式實現的團聚“讓這屆奧運會成為歷史性賽事”。
臨近東京奧運會開幕,接受了數輪培訓、且與代表團等經過磨合初步培養出默契的志願者們,紛紛表示已準備就緒,特別是充分做好個人防疫準備。當然,來自中國的志願者也對記者表達了他們的“私心”,就是在空閒時去賽場外為中國隊加油助威。
奧運村所在的東京晴海屬於東京灣填海區,命名源於“希望一直都是晴朗的海”。奧運賽場內外的一抹抹“志願藍”,好似一滴滴水匯成大海,終會乘風破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