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俄烏衝突爆發整半年的日子。過去6個月中,膠着的衝突從軍事領域外溢到外交、能源、金融等多個戰場,“何時結束”似乎仍是遙遙無期的話題。就在此時,莫斯科郊外的“遇襲案”震驚了世界,也似乎將一條隱秘戰線暴露在世人眼前。
8月20日晚,一輛SUV汽車在莫斯科郊外的高速公路上被巨大的火球吞沒,警方稱車輛遭遇爆炸,司機當場身亡。
這名遇難司機是俄羅斯知名哲學家、政治理論家杜金的女兒杜金娜。
這並非一起意外事故,初步調查顯示杜金娜所駕駛的汽車被安裝了爆炸裝置,爆炸威力讓附近房屋的玻璃都被震碎。
記者:這是所有的碎片嗎?
本文圖片 央視新聞
調查人員 德米特里:是的,都是被爆炸衝擊波擊碎的玻璃。
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以“謀殺”進行刑事立案。
調查人員 瓦拉迪:目前,俄羅斯莫斯科地區調查委員會主要調查局的調查人員和法醫專家,以及炸彈專家都在犯罪現場持續工作。
達莉婭·杜金娜,1992年12月15日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哲學系,曾擔任記者,以化名達莉婭·普拉託諾娃為“今日俄羅斯”“紅星電視台”和“沙皇格勒電視台”等俄媒撰寫政治新聞稿,經常評論外交政策,直言不諱地支持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並撰文揭批美軍在烏克蘭建立生物實驗室帶來的風險。
2021年11月,在俄羅斯“第一頻道”的社會政治脱口秀節目《時間將會證明》中,杜金娜將烏克蘭稱作“把俄羅斯從歐洲撕裂的警戒線”。
由於杜金娜堅定的反西方立場,今年3月,她被美國政府列入制裁名單。
事發當晚,杜金娜和父親杜金一起出席了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音樂節活動,父女兩人一起開着車抵達活動現場。活動結束後,杜金原本計劃與女兒一起離開,但在最後一刻又坐上了另外一輛車,因此躲過一劫。一些俄羅斯媒體最初猜測,這場刺殺的原本目標是父親杜金。
俄羅斯哲學家 杜金:當我看到西方媒體,我問我自己,人怎麼能如此撒謊?
亞歷山大·杜金,俄羅斯民間組織“歐亞運動”的領導人。
杜金並無任何政府職務,留着類似托爾斯泰的大鬍子,這被視為俄羅斯傳統知識分子的典型特徵。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稱,60歲的杜金也是資深的政治學者,以堅定的反西方和“新歐亞主義”觀點聞名,杜金認為西方世界正在走向衰落。
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杜金描繪為俄對烏軍事行動的“精神嚮導”,聲稱他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推手。法新社則稱他是“克里姆林宮的理論家”。這被看作是西方媒體有意把杜金與俄羅斯官方政策掛鈎,從而給俄羅斯貼上反西方、“新歐亞主義”的標籤。
在俄羅斯政治學者德米特里·巴比奇看來,杜金在俄羅斯國內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早在2014年,他就因發表爭議性言論被莫斯科國立大學解僱,最近幾年已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其政治思想也並不能與普京直接關聯,而杜金娜則一直是父親政治觀念的追隨者。
事發時,杜金娜獨自開車行駛在路上,杜金所乘坐的車跟在後面。
有目擊者看到,爆炸發生後,杜金第一個從車裏衝出來,但面對熊熊大火,他無法挽救女兒的生命。
俄羅斯外長 拉夫羅夫:殺害杜金娜是不可原諒的野蠻罪行。
8月22日,普京對杜金娜的家人致唁電,並簽署命令追授杜金娜英勇勳章。
俄羅斯哲學家 杜金:她沒有恐懼,在傳統文化音樂節的談話中,她説的最後一句話是“爸爸,我覺得自己像個戰士,我覺得自己像個英雄”。
8月22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宣佈偵破此案。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現已確定,該犯罪行為由烏克蘭情報機構策劃並實施。
刺殺者的身份被公佈,娜塔莉亞·沃夫克,43歲,烏克蘭公民。
7月23日,沃夫克受烏克蘭安全部門指派,藉着俄羅斯向烏克蘭難民提供庇護的機會,帶着12歲的女兒索菲亞·沙班,駕駛一輛Mini Cooper進入俄羅斯,使用的是“頓涅茨克”車牌號E982ХН。
英國《每日郵報》稱,面對俄羅斯移民官,沃夫克隱藏自己烏軍方的背景,把自己描述為需要照顧女兒的頓涅茨克難民,順利通過檢查站。當時的監控畫面顯示,沃夫克有一頭金髮,但在此後被拍到畫面中卻是深色頭髮,這表明她曾使用假髮或染料進行偽裝。
入境俄羅斯後,沃夫克換上哈薩克斯坦車牌號172AJD02,前往莫斯科。她特意在杜金娜居住的小區的同一棟樓裏租了一套公寓,花了近一個月時間研究杜金娜的生活規律、策劃暗殺。為了避免被發現,還把頭髮顏色從金色改為黑色。
8月20日,沃夫克找到了動手的機會,她跟隨杜金娜父女參加了文化音樂節,並悄悄在杜金娜所駕駛的豐田陸地巡洋艦SUV汽車的座椅下方安裝了遙控爆炸裝置,最終通過遙控器進行了遠程引爆,其爆炸威力相當於400克的TNT炸藥,也就是相當於8顆手雷。
但目前烏方對俄方説法並未認可。
《俄羅斯報》對聯邦安全局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指出,根據沃夫克的行動軌跡,她的主要刺殺目標包括了杜金娜本人。
輿論認為,杜金娜正在準備出版有關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書籍,早已引起烏克蘭某些勢力的不滿。其父杜金對調查人員表示,女兒近期在社交網絡上多次受到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的威脅。
作案後,沃夫克開始潛逃,她第三次換上一個烏克蘭車牌,號碼為AH7771IP,於8月21日帶着女兒向西逃往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進入歐盟境內。
8月22日,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爾·扎巴羅夫在社交網站稱,如果愛沙尼亞拒絕引渡要求,俄完全有理由對窩藏恐怖分子的國家採取強硬行動。
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有消息稱沃夫克最後一次現身是在奧地利,與兩名女性和一名兒童一起入住當地一家酒店。與此同時,烏克蘭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則Mini Cooper二手汽車的轉讓廣告,車牌號正是沃夫克最後一次使用的AH7771IP,標價14500美元。信息發佈人名叫達尼爾·沙班,沙班正是沃夫克結婚前的姓氏。
俄新社迅速前往沃夫克的老家馬裏烏波爾,採訪到了沃夫克的父親,據他稱,沃夫克曾在烏軍武裝部隊服役,後因健康原因退役。
在作案前不久,沃夫克曾以難民身份前往歐洲,在法國和波蘭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又返回烏克蘭,但沒有返回馬裏烏波爾的住所。案發幾天前,沃夫克曾與父親通電話,當時她身在一個波羅的海國家,可能是拉脱維亞或立陶宛,並且表示“一切都好”。
馬裏烏波爾被外界認為是烏極端民族主義民兵組織“亞速營”的大本營,俄烏雙方曾在該市的亞速鋼鐵廠進行了長達84天的激戰,馬裏烏波爾控制權最終移交給俄方。
據沃夫克的父親和表妹介紹,沃夫克是做辦公室工作的,不曾在“亞速營”服役,也從未參加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軍事行動。
不過俄新社報道稱,有黑客組織透露,沃夫克曾效忠於“亞速營”。
“亞速營”士兵 扎沃羅諾克:這名女子(沃夫克)身穿烏國民警衞隊的制服,她的官方身份證件顯示,她是烏國民警衞隊3057部隊的士兵。有一個“亞速營”特別行動小組隸屬於烏國民警衞隊3057部隊,但並非所有在3057部隊服役的人都是“亞速營”特別行動小組的成員。
8月23日,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表示,計劃將沃夫克列入通緝名單。正在確定參與此次犯罪的其他人的身份。
一個疑團是,沃夫克所使用的爆炸裝置從何而來?她在入境時接受了人身和車輛檢查,不太可能通過夾帶的方式把炸藥帶進俄羅斯,在俄境內要弄到爆炸當量相當於400克TNT炸藥的爆炸裝置絕非易事。
無論是否還有其他人接應,對於俄方而言,杜金娜之死都意味一場暗戰。
而在案發3天前,《紐約時報》曾在一篇題為《爆炸、刺殺和心理戰》文章中,描述烏方特工將何滲透到俄方控制的領土並發動襲擊。
《紐約時報》:他們潛入陰暗的巷道安放炸藥。他們為烏克蘭的火炮和美國提供的遠程火箭炮識別俄軍目標。他們炸斷鐵路,刺殺他們認為在通俄的官員。
一名烏克蘭匿名高級軍官表示,烏方希望藉此向俄方放出信號,“你永遠都不安全”。
俄羅斯政治分析人士 加利亞莫夫: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行為,表明敵對行動已經轉移到俄羅斯境內。這意味着這不再是一場在電視上看到的抽象戰爭,而是已經在俄羅斯發生了。不僅克里米亞發生爆炸,莫斯科地區也已經發生了恐怖襲擊。
“意大利24新聞網”不禁聯想起20多年前第二次車臣戰爭的情景。
1999年8月,莫斯科等地發生一系列襲擊事件。
時任俄羅斯總理 普京:如果他們(車臣恐怖分子)在機場,我們將在機場追捕他們。如果我們在廁所裏抓到他們,就把他們淹死在馬桶裏。
2002年10月23日,一夥兒恐怖分子闖入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劇院,綁架850多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這一事件造成129名人質和40名車臣武裝人員死亡。引人注目的是,綁匪中有19名是兇悍的“黑寡婦”。
美國國防部長前顧問佩爾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車臣分離武裝提供了“道義和物資上”的支持。
兩年後,俄羅斯又發生了“別斯蘭人質事件”。一系列襲擊使普京加大了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
2006年7月10日,人稱“高加索之狼”車臣恐怖分子頭目巴薩耶夫被一輛裝滿了炸藥的卡車炸死。車臣武裝宣稱這是一起“意外”。
而如今,俄烏衝突已經持續膠着六個月,硝煙早已瀰漫至看不見的戰場。
據法新社稱,自2014年以來,西方國家就一直在烏克蘭等地策動對俄羅斯發動“秘密戰爭”,建立間諜網絡,俄羅斯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反制。
非政府組織國際和平局執行主任 布勞恩:西方國家試圖霸佔這個國家(烏克蘭),以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這場衝突的主要原因。
今年8月上旬,位於克里米亞的俄空軍基地和彈藥庫接連發生了數次“神秘”爆炸事件,當地政府為此疏散了附近多個村莊。五角大樓急忙撇清關係,稱美國沒有提供“任何能使烏軍襲擊該基地的武器”。
8月21日,烏克蘭在第一時間就否認了與刺殺杜金娜存在關聯。
但在此前的8月9日,烏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在推文上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一切才剛剛開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普賴斯:除了你們已經聽到的公開消息之外,我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烏克蘭方面否認參與了這起襲擊。
對於這種模稜兩可的回答,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華盛頓對一名記者遭到謀殺毫無評論,那麼美國就沒有任何道德權利(更不必説缺乏法律依據)來評判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權問題”。
在俄羅斯政治學者德米特里·巴比奇看來,杜金娜之死可能標誌着俄烏矛盾進一步激化。
就在杜金娜遇害當天,位於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遭到無人機襲擊。
而克里米亞半島更成為西方特工和間諜的聚集地。
據《紐約郵報》稱,2014年以來,烏克蘭武裝部隊接受了美國中情局提供的狙擊、反坦克戰、反追蹤等現代游擊戰速成訓練,目的就是對抗俄羅斯。
2015年,也就是西方因克里米亞事件對俄實施制裁一年後,普京曾公開表示:“我們的安全部門記錄了北高加索武裝人員與美國駐阿塞拜疆情報機構代表之間的直接接觸。”
分析人士認為,此前高調宣稱要“9月反攻”的烏克蘭急需兩個條件,一是西方大幅增加軍援力度,二是由俄方控制的赫爾松、扎波羅熱、克里米亞等地出現內部混亂,而爆炸襲擊恰恰能夠起到這種效果。
8月19日,白宮稱將對烏提供價值7.75億美元軍事援助,包括“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系統的彈藥、15架“掃描鷹”偵察無人機、1500枚“陶”式反坦克導彈和1000套“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等。
8月24日,杜金娜遇害4天后,拜登再次承諾向烏提供價值近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這是迄今為止美方向烏方提供的最大一筆安全援助。
據美國國防部官網數據,自2021年1月以來,美對烏承諾的安全援助已超過135億美元。
哥倫比亞前總統 桑佩爾:西方國家不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造成了衝突升級,我不認同(西方國家)這樣的做法。
8月25日,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將俄武裝力量編制增加13.7萬人,該命令將於2023年1月1日生效,屆時俄軍總人數將達到1150628人。這被看作是對當前局勢的某種回應。
與撲朔迷離的“遇襲案”相比,本週,同樣棘手的“襲擊案”也再次浮出水面。只不過,襲擊的目標從“人”變成了一座更為危險的建築。它就是歐洲最大的核電站之一,扎波羅熱核電站。
8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應俄羅斯要求召開緊急會議。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 涅邊賈:烏克蘭武裝部隊幾乎每天都在炮擊核電站和埃涅爾戈達爾市,炮擊成為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的威脅,將會給整個歐洲大陸帶來災難性後果。
涅邊賈展示了一系列烏克蘭方面襲擊核電站的證據,並指出其中一些襲擊所使用的武器是美國製造,而俄羅斯並沒有在核電站內部署重型武器。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 科納申科夫:由於受到俄羅斯的高精度直接打擊,美國製造的M777榴彈炮在那個位置被摧毀。
8月25日,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烏軍是在美國授意下炮擊扎波羅熱核電站,美國製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核訛詐。
久加諾夫還指出,扎波羅熱核電站發生災難只對美國有利。美國需要它,因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正在失去對世界的控制和主導地位。
8月以來,位於第聶伯河下游的卡霍夫卡水電站也遭到持續襲擊,管理人員擔憂,一旦水電站出現問題,進而可能引發扎波羅熱核電站出現核事故。而襲擊水電站背後,也有西方出手的痕跡。
俄羅斯軍人:(襲擊水電站)是用外國製造的導彈進行打擊,而且是在外國衞星制導下進行的,繞過了烏克蘭武裝部隊,因為烏克蘭沒有能夠如此準確地制導這些導彈的能力和系統。
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 米羅諾夫:在談到犯罪者時,我要求加上“共犯”這個詞。因為根據刑法,恐怖分子的共犯包括提供武器和殺人手段的人。
扎波羅熱核電站,始建於蘇聯時期,是烏克蘭最大核電站,也是歐洲最大核電站之一 ,其發電量佔烏克蘭發電總量的25%。
今年3月,核電站所在的埃涅爾戈達爾市易幟,沒有發生激戰,隨後俄方控制了扎波羅熱核電站,但烏克蘭技術人員仍在核電站內進行工作。
8月以來,核電站及其周邊頻繁遭到炮擊,引發國際社會對核泄漏的擔憂。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對扎波羅熱核電站的任何潛在損害,都無異於自殺行為。
8月24日,負責核電站保衞的俄聯邦國家近衞軍表示,抓獲了2名與烏軍串通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工作人員,他們向烏軍通報了有關核電站地區人員和設備所在位置的信息。
據俄國防部稱,烏軍還曾計劃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訪烏期間,派出烏方人員換上俄軍或親俄武裝制服,對扎波羅熱核電站發起“假旗攻擊”。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 科納申科夫:烏克蘭武裝部隊第44炮兵旅計劃從尼科波爾的射擊陣地向扎波羅熱核電站發動炮擊,並將後果歸咎於俄羅斯武裝部隊。
烏克蘭否認襲擊核電站,並把矛頭指向俄羅斯。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是戰場上慣用的手段,然而襲擊核電站違反《日內瓦公約》,絕不應成為試探博弈的籌碼。
據烏克蘭核能專家介紹,扎波羅熱核電站擁有6個反應堆,乏核燃料的儲存包含多達18000個燃料組件,一旦發生災難性事故,所產生後果可能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的10倍之巨,扎波羅熱地區將完全不適宜生活,潛在污染面積高達200萬平方公里,歐洲多國將拉響核警報。
土耳其總統 埃爾多安:我們不想再經歷一次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8月24日,俄羅斯媒體公佈了扎波羅熱核電站內部的最新畫面,建築物外牆上已有明顯的損壞的痕跡,地上散落着碎片,當天6個發電機組中只有2個還在工作。
扎波羅熱核電站工作人員:任意一發落入核設施區域的炮彈,無論是冷卻系統或是管道,都會影響全部反應堆的運轉。而一旦有炮彈落入反應堆區域,就會威脅到全部反應堆的安全。
英國廣播公司稱,雖然反應堆的設計是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壓力和破壞的,但無法承受炮彈的衝擊,一旦反應堆的外殼或是冷卻系統受損,幾乎可以肯定會發生核泄漏。
俄羅斯核物理學家安德烈·奧扎洛夫斯基指出,一旦扎波羅熱核電站發生事故,將會釋放大量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銫-137,其半衰期長達30年,且能夠通過空氣傳播,可能導致“長期災難”。
俄羅斯武裝部隊成員: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數據的輻射監測傳感器已經(因為炮擊)損壞,目前無法正常工作。
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希望儘快進入扎波羅熱核電站內部,進行16年來的首次安全評估。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基輔同意、莫斯科同意,我們就需要去那裏(核電站),很快我們就會過去。
記者:幾天還是幾個星期?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格羅西:幾天之內。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 涅邊賈:我們從一開始就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確保烏克蘭的核物質和核設施安全的努力。
暗殺記者、襲擊核電站,近期頻頻出現的意外狀況,讓俄烏衝突半年後的地緣政治前景持續陰雲密佈,戰場之外另一個“潘多拉魔盒”似乎已經開啓。
與實體戰場濃濃的火藥味相比,這場看不見硝煙的“隱秘戰線”的廝殺正在變得愈發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