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城市商圈逐漸熱鬧起來,“擼串”、購物已是夏夜“必備”項目,而近年來,“夜生活”正從餐飲、購物,延展到文娛休閒,如演出、逛展覽等夜間文化活動逐漸增多。
夜購、夜食、夜練、夜讀、夜娛、夜遊……“夜經濟”的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今年以來,多地提出發展夜間經濟,還有地方政府官員帶頭上街吃夜宵,多地發文促進夜間消費活力。
炎炎夏日來襲,2022年各個城市如何點燃“煙火氣”?各地消費政策提振下,夜經濟有哪些新趨勢?哪些城市最愛“夜生活”?誰又是夜間消費的主力?新京報貝殼財經通過數據帶你一覽仲夏之夜的“消費圖景”。
1.2022年夜經濟規模預計突破40萬億元
哪些城市是“不夜城”?
夜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拉動消費的重要抓手。
據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60%的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95後年輕人是夜間經濟的主力人羣。
2019年被稱為“中國夜經濟元年”,夜間經濟快速發展。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2019年,夜間經濟規模達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5.3 %。隨後兩年,夜經濟增速均超17%。據艾媒諮詢,2022年我國夜間經濟增速將持續增長勢頭,經濟規模預計可突破40萬億元。
2021年,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數據顯示,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山東、廣西、重慶、四川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區數量最多。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西城區天橋演藝區、朝陽區798-751藝術街區、朝陽區亮馬河風情水岸、海淀區華熙LIVE·五棵松、密雲區古北水鎮均上榜。
夜間經濟集聚區已成為大多數城市發力夜經濟建設的共同載體。廣州、北京、上海、青島、蘇州、佛山、昆明等均明確提出了相關建設規劃。例如佛山提出2021年底前建成8個高品質夜間經濟集聚區,昆明提出打造15-20個夜間經濟集聚區。
為提振經濟和消費活力,今年以來,多地發佈發展夜經濟措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以北京為例,2022年2月,北京市商務局等10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商圈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創新商圈管理模式、營造繁榮規範的商圈消費環境、提高商圈智慧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大方面提出了14條促進商圈發展的具體舉措,其中“鼓勵重點商圈發展夜間經濟”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河南提出着力發展“夜經濟”,允許在規範有序的條件下,採用“店鋪外擺”“露天市場”等方式。西安允許具備條件的商業步行街、商業綜合體在夜間規定時間段外擺經營,依託特色商業街區舉辦汽車集市、文創集市、文藝表演、夜遊長安等室外活動。
今夏“後備箱集市”再度興起,豐富夜生活消費場景。
在南京、青島等城市,每當夜幕降臨,不少人將車子開到當地廣場,依次排開,打開後備箱擺出商品,裝上小燈泡和文藝風的招牌,將其打造成微縮版商店。這樣的“後備箱商店”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
總體上看,我國夜經濟呈現出“南強北弱”的特點。嘀嗒順風車大數據顯示,在2022年5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夜間出行活躍度 TOP 10 城市中,南方城市佔9席,北方僅有北京一城。其中,活躍度排名前五的城市均屬於華南地區。
此外,夜間出行需求也折射出城市經濟活力,新一線城市居民夜間出行需求普遍較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在夜間出行十強城市中,新一線城市佔5個,一線城市佔3個,二線城市佔2個。2021年GDP萬億俱樂部新晉城市東莞排在第三名,佛山位居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沿海二線城市夜間出行也比較活躍。廈門、泉州兩個二線城市入榜夜間出行前十,廈門排在第二,僅次於深圳。
2.“夜間小酌”成年輕人消費新趨勢
超6成受訪消費者每月至少去一次
夏日夜晚,約上三五好友,小酌一杯,成為年輕人夜間消遣的方式之一。
城市夜生活場景不斷豐富,夜間營業為主的小酒館成為人們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場景。據艾媒諮詢抽樣調查,超過6成受訪消費者每月至少去一次,其中,有27.5%的消費者每2至3星期去一趟,18.9%的消費者每一個月去一次。
雖然都以喝酒為主,與夜店不同的是,主打氛圍感的小酒館更多提供一個社交空間,是包含音樂、桌遊、表演和餐飲的“複合型”場地。
夜間消費需求被不斷釋放,酒館經濟穩定增長。
2018年,我國小酒館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2021年,市場規模達1280.4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26.2%。浙商證券表示,隨着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放寬,以及夏日夜間消費進入高峯期,夜場消費需求穩步修復,有望推動小酒館業態夏季集中爆發。
酒館經濟火熱,更多人盯上了這塊“蛋糕”,不少餐飲企業跨界入局“小酒館”。據艾媒諮詢,2015年至2020年,中國小酒館相關企業總註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年複合增長率達49.5%,2021年底相關企業總註冊量達14658家。其中不乏像奈雪這樣的新消費品牌,以及湊湊、老鄉雞等餐飲企業。
3. 多地延長博物館等文化場館開放時間
文化生活走進夜間經濟
除了餐飲和購物,夜間生活的文化消費也日益繁榮,多地提出延長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館的開放時間,逛博物館、看展也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夜間文化活動。
夜文化活動的興起,促進我國演出市場逐漸恢復。
2021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規模達335.85億元,相較於2020年增長27.76%。其中,話劇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演出種類。2021年,在11.44萬場劇場類演出中,話劇演出票房收入位列劇場類演出的第一位,話劇演出場次位列劇場類演出的第三位。
6月29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表示,文旅部將在下半年策劃實施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行動計劃,將抓住暑期消費旺季,着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遊經濟,指導有關機構發佈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地圖。
4.“電商夜場”助力夜經濟
哪些城市最愛在夜晚下單?
這個夏天躲過了跳操的劉畊宏,卻沒有躲過東方甄品直播間帶貨的董宇輝。
今年6月以來,新東方雙語直播火了,不僅讓人們看見直播帶貨的新方式,也讓人們看到了電商夜場經濟的潛力。
隨着直播電商等新消費模式的成熟,線上銷售渠道在夜間購物的佔比不斷擴大。寧波、上海等地發放電商消費券拉動消費。6月27日,安徽啓動夜間經濟消費季,以汽車、家電、餐飲、電商等重點板塊為抓手,助力消費全鏈條復甦。
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人們更喜歡在夏夜下單網購。2022年5月至6月20日,一線城市網購訂單數量位居前四,北京排在第一。被眾多遊客稱為“不夜城”的成都在網購上消費熱情也很高。
不睡覺的人們都買了些什麼?不同地區的居民在購物上具有地域特色。網紅旅遊城市長沙、杭州的消費者更偏愛旅遊出行產品,福州、廣州居民更愛文娛產品,川渝人民偏愛食品飲料,北京和上海則更青睞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