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乙化愛國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紅色教育主陣地作用,為廣大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生動課堂,為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追憶共產黨人奉獻精神提供了精神資源,為弘揚時代精神、唱響主旋律,搭建了學習平台。廣大青少年可以通過聆聽英烈事蹟、瞻仰英烈紀念碑、重走烈士犧牲地、重温入團誓詞等多種形式的教育,近距離觸摸歷史,感受白乙化烈士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一、白乙化事蹟介紹
白乙化,字野鶴,1911年6月11日出生,今遼寧省遼陽市人,1928年,立志武裝救國,考入瀋陽東北軍教導隊,後升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步科。1929年因不滿軍閥混戰,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系預科,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白乙化滿懷激憤,向校方提出抗戰申請。從此,白乙化的身影再沒離開過抗日救國的陣營,從華北人民抗日聯軍到八路軍晉察冀步兵十團,他都是名副其實的虎將,得綽號“小白龍”。 根據黨的指示,1940年,白乙化率八路軍晉察冀步兵十團挺進北平,創建抗日根據地。在密雲,他以雲蒙山為據點,深入白河兩岸發動羣眾,開闢新區。運用游擊戰術,連克五道營子、小白棋、司營子等日偽據點,令日偽軍晝夜不安。 1940年12月,白乙化率部在密雲馮家峪一舉殲滅了號稱“常勝部隊”的日軍哲田中隊90餘人,取得反“掃蕩”的勝利。豐灤密根據地巍然屹立,“小白龍”威名傳遍平北,抗日鬥爭如火如荼蓬勃發展。1941年,白乙化率部鏖戰鹿皮關,伏擊裝備優良的偽警察大隊,激戰一晝夜,殲敵百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在戰鬥最後時刻,他在山頂的一塊青石上,頭部中彈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0歲。白乙化犧牲後,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發表了《告全軍同志書》,讚揚他是“優秀的指揮員、民族英雄、無產階級的先鋒”。 雲蒙山肅穆,潮白河嗚咽。白乙化殉國的噩耗,震動了平西、平北的山山嶺嶺,他那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他那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密雲人民。
二、白乙化烈士紀念碑
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1984年密雲區政府在石城鎮河北村南山頂,建立白乙化烈士紀念碑,修建白乙化烈士陵園,碑地佔地面積約2000平米。碑地入口處建有6米高的石牌坊,正面書“白乙化烈士千古”,背面書“民族英雄”。穿過牌樓,石板路直達山頂。山頂正中有一座高2米的白乙化戎裝半身雕像,漢白玉屏風上刻有蕭克將軍手書的“血沃幽燕,名垂千古”8個大字以及白乙化生前老戰友王亢書寫的“白乙化烈士傳略”。
三、白乙化烈士紀念館
2006年密雲區對陵園進行大規模修繕,正式建成白乙化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坐落在烈士陵園山腳下,總佔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293平米,館高10米,館頂為灰色“凸”字形八路軍軍帽造型,別緻、樸實、莊重。紀念館面朝密雲水庫,背依馬營西山,西依白乙化烈士犧牲地降篷山,南臨白河,四面綠樹環繞,環境幽雅,被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白乙化烈士紀念館”8個大字是白乙化生前戰友、原北京市市長焦若愚所題。
四、紀念館內設3個圖片展區及1個影象展區
生平事蹟區展出了白乙化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以及在平西、平北根據地開展對敵鬥爭時的照片和手記。抗日鬥爭史展區以圖片形式再現了從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密雲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日的戰鬥場面。抗日鬥爭實物展區陳列着抗戰時期密雲軍民製作的土地雷、繳獲的日軍刺刀等實物和照片。紀念館以圖片、文字、實物、影象資料放映等形式,真實再現了白乙化等革命先輩們在密雲地區的抗日鬥爭情況,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密雲的光輝抗戰歷史。影象展區可容納30人開展英烈事蹟報告、觀看現場教學視頻。
(共青團北京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