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疫情之中,有這麼一羣人,他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疫情最危險的地方,總是出現在居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春風化雨,用擔當、用責任、用温情關愛着身邊的每一個人。本期《長寧戰疫先鋒羣像》專欄我們走進“先鋒別動隊”。

在本次疫情防控急難險重的任務中,一支支專業隊伍衝鋒在前,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經驗、資源等優勢,打好“最後一公里”運動戰和“最後一百米”接力賽,共同守護着上海這座城市。

兩個多月中,全區累計派出3442人次區級機關幹部下沉街道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推動組建黨員先鋒隊、志願互助隊、工人攻堅隊、青年突擊隊、巾幗服務隊450餘支,建立一線臨時黨組織211個,黨的工作小組943個,近200人在抗疫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覆蓋封控樓組、拔點小區、保供點位、建築工地、隔離酒店、方艙醫院等重點區域,增援到陽性感染者轉運轉送、集中(臨時)隔離點建設、物資搬運等急需崗位上,為一線抗疫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先鋒帶頭人隊:讓黨旗高高飄揚

新涇鎮劉一居民區臨時黨支部書記李鋒,是一名兩新黨委書記,也是上海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4月1日,浦西封控的第一天。李鋒在小區在職黨員報到微信羣中主動請纓,承擔起在職黨員社區報到臨時黨支部書記一職。

60天的一線抗疫工作,每天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而有這麼兩件事是印刻在李鋒的腦海中的。

“每次小區核酸檢測,我都承擔掃碼志願者。一次,一個小姑娘指着我戴在大白上的黨徽説‘紅旗紅旗’。”李鋒告訴記者,“當時,這個小女孩的父親糾正她説,這是黨徽,是共產黨員身份的標誌。”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這時,排在核酸採樣隊伍中的一位阿姨立刻説道:“我也是黨員。”

從那以後,只要這位阿姨見到李鋒,都會喊一聲“老黨員”。而這一聲“老黨員”,也讓李鋒的心中充滿了温暖和使命感。

4月初,疫情最為嚴重的那段時間,小區中有一些居民有明顯的負面情緒。為此,李鋒與臨時黨支部成員們共同商量,開通了“愛瑞冬”微信公眾號,及時將小區內封控樓棟數據、發放物資情況、小區配藥問題問答等內容在公眾號上推送,做到信息及時、透明。同時,還同其他黨員一起做好有負面情緒居民的解釋工作。

“兩個月的時間裏,‘愛瑞冬’公眾號推送90餘次,為居民答疑解惑,保證了小區輿情基本穩定。”而這也成為李鋒最“自豪”的事情。

不僅如此,李鋒還充分發揮職業特點,以黨員居住樓棟為座標,勾勒居民區黨員地圖,結合市委組織部“三項行動”,在居民區黨總支指導下,落實在職報到黨員責任到樓,及時對接居委會疫情防控工作支援人員需求,在臨時黨支部羣發佈黨員志願者招募,組建戰疫隊伍,每日更新發布志願者參與防疫工作記錄光榮榜,配合做好居民區完成配藥、核酸檢測登記、社區巡邏等各項防疫任務。

哪裏任務險重,哪裏就有黨組織;哪裏有戰場,哪裏就有黨旗飄揚。

疫情期間,在長寧的3個方艙醫院、2個臨時救治點、13個隔離酒店均已建立了臨時(聯合)黨組織。

臨時黨組織和方艙醫院各項工作同步建設、同步推進。在方艙醫院,建立黨建專項工作組,組織專人作為臨時黨組織黨建工作指導聯絡員,定人定點加強指導對接,因地制宜完善臨時黨組織構架,明確工作職責和制度,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第一線高高飄揚。

在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接管的臨空音樂公園方艙醫院裏,一樣跳動着“紅色音符”,而臨空音樂公園方艙醫院執行院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史生銘則是“紅色音符”的“舞動者”。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4月23日,王女士和丈夫鄔先生住進了臨空音樂公園方艙醫院。

“進艙時,我們看了這對夫妻的資料,知道他們是特殊困難家庭,就叮囑護士平日裏多和他們聊聊天,有生活上的困難儘量幫他們解決。”臨空音樂公園方艙醫院執行院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史生銘介紹,最初,夫妻二人心情低落,再加上丈夫幾次核酸檢測結果不盡如人意,兩人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為此,艙內值班的黨員護士就利用空閒時間和王女士夫妻倆聊天,問他們的愛好,聊曾經的工作。漸漸地,王女士和丈夫的臉上有了笑容。

在一次聊天中,護士得知5月12日護士節那天也正好也是王女士的生日。

“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們方艙醫院的醫務人員們決定為王女士過一個難忘的生日。”

這天一早,醫務人員們就將為護士們慶祝護士節的小蛋糕、可樂拿到了艙內,並告訴艙內的患者,希望大家一起為王女士慶祝生日。

於是,擺成愛心形狀的可樂中間,再擺放上一個個精緻可愛的小蛋糕,50多位病友、8位醫務人員,大家手中拿着祝福的卡片,一起為王女士唱起了生日歌。在歌聲和一聲聲祝福下,王女士的眼中泛起了淚光……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這只是臨空音樂公園方艙醫院眾多難忘鏡頭中的一個。

“自4月1日開艙以來,我們14名醫護黨員和20名艙內患者黨員一起,在方艙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衝鋒在前。通過黨建引領,有序開展醫療救治和患者生活秩序自治的工作。”史生銘介紹。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在這裏,14名醫護黨員組成黨員突擊隊,凝聚全體醫護人員,在12小時內完成“暖心服務包”服務,24小時內搭建網格化管理網絡,48小時內完成所有艙內各類制度和流程制定。

“通過加強黨建引領,發揮黨員突擊隊和病患黨員志願者作用,制定收治病人快通道、入院前暖心清單、打卡式環境清潔、精準診治綠通道、美小護暖心三問候等五條暖心服務舉措,使病人離開大巴車到隔離點內安頓完成,平均用時10分鐘。”史生銘介紹。

方艙臨時黨支部還充分調動艙內病人黨員作用,通過“錄入信息”“亮明身份”“佩戴標誌”和“做志願者”的方式,讓黨員患者凝聚艙內羣眾病人,開展生活秩序自治。在送餐時,他們協助工作人員發放餐食;在做核酸時,他們幫助病人掃碼、維護隊伍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幫助醫護人員查找管理中的不足並上報,協助醫院向患者宣傳新冠防治的政策,融洽醫患、患者之間的關係……

“這支黨員志願者隊伍成為了醫患之間的‘潤滑劑’,成為方艙內患者生活秩序的‘維護者’。”史生銘説,“黨員志願者隊伍在幫助我們提升患者滿意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下沉支援隊:召之即來,善打硬仗

上海戰“疫”的關鍵時刻,在上海市委號召下,數十萬黨員幹部或向社區報到,就地轉化為志願者;或組成突擊隊,增援防控難度較大的區域。

在長寧,下沉幹部們在一線解難分憂,有力提振了抗疫士氣、夯實了基層戰鬥堡壘,成為打贏“大上海保衞戰”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在程家橋街道的市級機關幹部,組成了一支12人的“志願者突擊隊”,成為社區物資轉運的主力軍。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4月18日,這支突擊隊迎來了第一場“戰役”——有5批生活物資陸續到達,要全部發放至居民手中。

於是,從下午1點到晚上8點,十幾個人一刻不歇,將抵達的物資卸到中轉站——上海農展館,再將物資運送到居民區。

“物資中有很多是生鮮蔬菜,這些物資就一刻不能停留,需要立刻卸貨、轉運到居民手中。”程家橋街道負責聯繫生活物資保障工作的周德師説,“和這十幾位下沉幹部的第一次配合,就給我吃了‘定心丸’,他們絕對是值得信任。”

之後的一個多月裏,“志願者突擊隊”一次又一次擔當重任。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來自國盛集團的張鋒是這支隊伍中的“老大哥”,已經年過五旬的他,始終和大家並肩作戰;貨車一到,車門一開,第一個跳上去的絕對是上海儀電集團“90後”的小夥子陳龍;“突擊隊”裏唯一的女隊員是來自市農委的顧小小,原本被安排清點、計數的她,每次都“趁大家不注意”,加入到搬運隊伍中;來自上海律師協會的金鷹,身材最為纖弱,但也從來都是不幹到最後從來不罷手……

最後的“大考”是5月26日最後一次發放政府物資的日子。

“那天整整來了46輛卡車,突擊隊的隊員們便將一輛輛車帶到居民區,再將物資一箱箱搬下來,與居民區書記對接完畢,確保數量完全正確再返回。”周德師説,正是這支突擊隊,讓他們的物資運送有了最堅實的“依靠”。

而在“志願者突擊隊”成立之前,早在3月31日起,就有一批機關幹部參與到程家橋街道各居民區的支援工作中。

長寧區委政法委先後有13名同志在政法委副書記張志軍的帶領下,參與醫療抗疫物資和生活保障物資搬運、定期巡邏、接聽熱線電話等工作;區醫保局三位“鏗鏘玫瑰”——吳穎、孫晶、夏春鳳響應號召,義無反顧地加入支援抗疫的工作中,在街道協助接聽服務熱線,做好解釋解答工作,對居民的每一條來電都一一做好登記和後續跟進;區體育局3名黨員楊俊、徐剛、王中強負責小區的門崗封控工作,協助居民領取放在小區門口的生活物資,為社區居民購買藥品。

專項行動隊:為居民解決急難愁

在本次疫情之中,新華路街道的“特殊關愛隊”和“境外居民服務隊”,可謂是為居民們看得到、聽得着的“台前衞士”。

“特殊關愛隊”由下沉新華路街道的26名市區兩級機關幹部組成,主要工作是聯繫關心轄區內獨居老人、純老家庭、失獨家庭、殘障人士、困境兒童等特殊羣體,為這些“沉默的少數”協調物資保障、外出就醫等事宜。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特殊關愛隊”志願者盧一新在與東鎮居委會的關愛對象聯繫中,瞭解到他們存在物資緊缺的問題,幾位獨居老人因年事已高、不會網購等原因,個性化的食品需求沒法得到滿足。於是,盧一新與向居委會溝通反映的同時,還為東鎮三位需要關愛的老人送上自購的牛奶、雞蛋、紅腸、餅乾等物資。

計阿婆因膝關節患病行動不便,再加上患有其他基礎性疾病,導致其在疫情期間心生悲觀。志願者劉方瞭解到情況後,就把她作為家中長輩一般,耐心細緻地疏導和安慰。建議她在疫情期間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告知她求醫問藥的途徑,為她今後的生活出謀劃策......在娓娓道來的家常話中,計阿婆的煩憂得到排解,情緒也逐漸平復下來。

志願者施先之在聯繫一位透析病人家屬時,得知病人需每週3次到醫院進行透析治療,由於沒有車輛接送,病人只能通過步行或者騎車前往。5公里的路程對於健康人來説尚能堅持,但是對於透析病人非常困難。為此,施先之一邊聯繫居委會,一邊聯絡自己認識的網約車公司,聯繫對接了符合疫情期間要求的車輛和司機,同時街道也提供了相應用車解決方式,為病人爭取了備選方案。

在電話聯繫過程中,志願者徐蕾得知人民居委會有一名孕婦在特殊對象關愛名單中。經瞭解,該孕婦孕期已有34周,希望到生產時能夠有車可以將她送到醫院。徐蕾將此情況提請居委會和街道解決,但發現由於生育日期無法確定,所以無法向街道志願者車隊提前預約,但是孕婦的用車問題又亟待解決。於是,徐蕾就趁着做“大白”的機會聯繫到了該小區的塊長。塊長告訴她,已為孕婦找到了一位熱心鄰居,在孕婦需要的時候會為她提供及時的幫助。此事圓滿解決,徐蕾也放下了一顆懸着的心。

“關愛組自4月中旬成立以來,建立每日工作報告制度,每天梳理形成黨員幹部工作開展情況、特殊關愛對象基本情況、羣眾訴求推進情況和未辦結事項基本情況等工作台帳;建立首聯負責制度,從聯繫困難羣體、獲知訴求開始,一路跟蹤進展情況;建立滾動推進制度,及時分析研判、注重分類推進,在困難解決率較低時注重羣體訴求的分析梳理和跟蹤處理,在困難解決率較高時注重跟進聯繫或回訪困難羣眾其他訴求;建立回訪機制,對於已經解決的訴求,電話回訪困難羣體,核實困難解決情況,聽取羣眾意見建議,對目前尚未辦結的羣眾訴求,制定工作清單、分析產生原因、提出工作建議,繼續做好説明溝通和心理疏導,努力確保羣眾訴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關愛組組長、市委統戰部宣傳處幹部顧劍纓介紹。

疫情期間,“特殊關愛隊”先後對街道678名特殊對象開展了“一對一”“地毯式”梳理排摸,推動落實街道、居委會和志願者三級閉環管理。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羣眾訴求268條,推動落實解決253條,訴求解決率94.40%。

和“特殊關愛隊”的服務對象不同,“境外居民服務隊”服務的對象則是外籍居民和港澳台居民。

4月下旬,新華路街道從來自市外辦、台盟上海市委等單位下沉的6名同志中成立了市級機關幹部支援新華街道境外(外籍、港澳台)居民服務組。

“根據街道提供給我們的330人名單,我們幾名組員開始分別與這些境外居民溝通聯繫,傳遞街道關心和慰問,幫他們紓困解難。”“境外居民服務隊”組長、臨時黨小組組長李春平介紹,“這些居民來自美國、南非、英國、印度、新加坡、愛爾蘭等國家,由於街道保障措施到位,他們基本上都表示沒有什麼困難。”

為數不多的幾個有訴求的外籍居民中,一對愛爾蘭母女讓李春平印象頗深。

“當我們聯繫到這對母女時,這位母親告訴我們因為要在不久後回國,所以早間預約了5月14日的新冠疫苗接種,可因為小區封控,不知道是否還能如期接種。”

得知這對母女的情況和述求後,“境外居民服務隊”第一時間將該情況反映到街道和居委會,並迅速有了回覆。在5月14日當天,居委會為這對母女開具了“就醫證明”,使得兩人到達接種點順利接種了疫苗。

同時,小組成員還積極參加各自小區核酸核查、物資保供、執勤消殺、醫院配藥等志願工作,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踐行作為市級機關黨員幹部不忘初心、同心守“滬”的責任和擔當。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在疫情最艱難的日子裏

全區廣大共產黨員

勇為先鋒、奉獻擔當

用一個個奮戰的身影詮釋初心

用一個個堅實的臂膀書寫赤誠

一支支先鋒別動隊盡鋭出戰

艱苦奮戰,身經百戰

攜手共築起守“滬”衞“寧”的紅色堡壘

(來源:上海長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66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些“先鋒別動隊”,奮戰在長寧抗疫最前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