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恩霆 整理
當地時間6月29日凌晨,歐盟27個成員國的環境部長結束長達16小時的談判,就一系列旨在減少碳排放的立法提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廣受關注的“2035年起歐盟市場所有在售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計劃。這意味着歐盟“淘汰燃油車”可能即將提上日程,只是還需一番內部利益博弈。而藉助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東風,中國車企已經在歐洲市場站上了競爭起跑線。
6月8日,工人在法國馬賽一家修車廠修理汽車。(新華社)
【朝逐步淘汰燃油車又進一步】
逐步淘汰燃油車是歐盟2021年7月提出的減排提案的關鍵內容。當月14日,歐盟委員會提出名為“適應55”的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計劃提案,旨在實現到2030年歐盟温室氣體淨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説,化石燃料經濟已達極限,已經到了更注重創新、使用更清潔能源的時候。
提案涉及交通、能源、建築、農業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內容包括將收緊現有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效率;儘快推出低碳運輸方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燃料等。
根據該提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佔歐盟最終能源消耗的40%;2030年新註冊燃油車將比2021年減少55%,到2035年將不再有新的燃油車註冊;到2035年,主要高速公路上每60公里將建一個充電站,每150公里建一個充氫站;通過土地利用、林業和農業領域的減排措施,到2030年自然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支持航空和航運業選擇更多清潔能源;建立道路交通和建築行業碳排放市場等。
6月8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就支持歐盟委員會關於2035年禁售新燃油車的建議進行表決。(新華社)
歐盟委員會説,提案對實現歐盟2019年12月提出的“歐洲綠色協議”至關重要。當時,歐盟委員會公佈“歐洲綠色協議”,首次提出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降為零。歐盟目前的碳排放量佔全球8%左右,但自工業化以來的累積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而歐盟27國合計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約12%來自汽車。歐盟希望通過這份提案推廣新的減排技術,尤其是促使汽車產業完成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轉型,這意味着自2035年起使用汽油和柴油燃料的轎車及輕型商用車都將不得在歐盟市場銷售。
歐盟27國環境部長6月29日最終就提案中五項關鍵內容達成一致,標誌着推動歐盟“淘汰燃油車”立法再進一步。此前,歐洲議會已於6月8日表決支持歐盟委員會關於2035年禁售新燃油車的建議。不過,歐洲議會表決結果不代表通過相關法律,禁售令還需要歐盟成員國一致批准才能立法生效。另外,歐盟將給予面向“小眾”市場——年產量1萬輛以下——的汽車製造商5年豁免期,這被認為有利於奢侈品牌汽車。
這是2021年5月6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韋克斯福德拍攝的正在充電的福特Mustang Mach E電動車。(新華社)
【利益攸關方可能要博弈兩年】
“適應55”提案問世後,外界普遍認為,歐盟各成員國經濟發展階段有差異,在工業、地理、能源供應和投資能力方面的情況大不相同,對化石能源依賴程度也不同。各個產業和利益集團的遊説也會使相關談判工作更加複雜,預計各利益相關方圍繞提案的討論過程可能長達兩年。
到2035年不再有新的燃油車註冊,也給歐洲汽車產業帶來巨大挑戰。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去年7月發表聲明説,目前禁止個別技術並非明智之舉,高效內燃機、混合動力、電動和氫動力等機動車都應在向碳中和過渡進程中發揮作用。
6月29日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各方妥協的結果。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等國先前要求把停售新燃油車的期限延至2040年。最終德國提出的折中方案獲得接受,即在保留2035年目標的同時,歐盟委員會將在2026年評估是否給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開綠燈”。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蒂默曼斯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蒂默曼斯説,歐盟“絕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選擇了電動車”,歐盟委員會將保持“開放思維”;不過目前來看,混動汽車的排放量不滿足減排標準,而低排放的替代性燃料則成本過高、難以推廣。他説:“我們保持技術中立,我們想要的是零排放的車。”
汽車是歐洲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汽車排放佔比近15%。一些汽車製造商認為,淘汰燃油車、普及電動車的計劃不宜激進,因為充電設施仍不夠多,尤其在南歐和東歐國家。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顯示,歐盟去年售出的乘用車中,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合計佔比為18%。今年一季度,歐盟純電動車的銷量佔乘用車總銷量的10%,售出224145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4%。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認為,歐盟的減排新規過於苛刻,不利於汽車產業自主發展,忽視了歐洲充電基礎設施匱乏的現狀。根據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預計,到2035年歐洲將有1.3億輛電動汽車在路上行駛,因此整個歐洲將需要6500萬個可以有效運轉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其中85%需要被安裝在家中。但目前,歐洲的充電樁嚴重不足。
美國總統拜登
【各大車企紛紛佈局電動汽車】
儘管尚且面臨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但一些歐美國家車企已將電動車研發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去年8月初,在美國車企“三巨頭”通用、福特和斯特蘭蒂斯的高管陪同下,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給美國新能源車產業設定目標:2030年實現美國境內一半新售汽車為可“零排放”汽車,包括蓄電池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
上述三家車企在聯合聲明中説,它們致力於在2030年實現三家企業電動車銷量共佔美國電動車銷售總量的40%至50%。不過,美國政府必須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寶馬、本田、大眾、福特和沃爾沃等車企發表聯合聲明説,它們支持拜登政府設定的目標,但美國政府必須行動“培養消費者需求”。
去年9月,德國國際車展開幕前夕,大眾首席執行官迪斯説,自動駕駛汽車才是真正改變汽車行業的產品,而非電動汽車。路透社報道稱,大眾的雄心不僅限於取代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到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同時打算提供自動駕駛軟件服務,把這一服務發展成集團今後主營業務之一。
今年3月,福特宣佈重組計劃,拆分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業務,旨在將重點放在電動車業務,賦予其“初創企業般的發展速度”。按照福特的計劃,2022年至2026年將在電動車上投入500億美元。法利説,到2026年,福特將製造200萬輛電動車,佔其全球年產量大約三分之一。到2030年,電動車將佔其總產量的一半。
此外,法國雷諾、日本日產和三菱結成“到2030年聯盟”,計劃未來5年在電動車研發領域聯合投資超過200億歐元。到2030年,三家車企預計將推出在5個平台上研發的超過30款新型電動車。此前,這三家車企已在電動車研發領域合計投資100億歐元,預計將共用電池等關鍵部件。此前,日產在去年11月宣佈,計劃今後5年在電動車領域投資176億美元,到2030年前推出約20款電動汽車。雷諾則計劃到2030年,該品牌汽車在歐洲實現完全電動化。
韓國現代起亞5月宣佈,到2030年將在國內電動車領域投資21萬億韓元,以擴大產能、研發相關技術。擴大投資後,其在韓國本土的電動車年產量預期到2030年達到144萬輛,相當於其今年本國產量目標的4倍,在其2030年全球生產323萬輛電動車的目標產能中佔45%。此外,現代起亞將聯手韓國樂天集團、KB資產運用等企業,到2025年在韓國主要城市佈局5000個充電樁。
4月29日,人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電動車展上參觀極星電動車。(新華社)
【中企電動車在歐洲快速發展】
在歐盟綠色轉型政策推動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發展潛力日益凸顯。2020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較上一年翻了一番,去年底的數據顯示,18個歐洲國家2021年三季度新車銷量中電動汽車佔比升至13%。
德國專業汽車機構施密特汽車研究所去年發佈的《歐洲電動車市場報告》顯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2020年中國電動乘用車製造商品牌在歐洲18個主要汽車市場總銷量達到23836輛,與2019年相比增幅超過13倍,市場份額達到3.3%。
去年7月,愛爾蘭國家交通管理局宣佈,今後5年引進200台Enviro200EV型純電動單層巴士。這一型號電動巴士由英國客車製造商亞歷山大·丹尼斯公司和中國車企比亞迪公司合作生產。這是中國汽車製造商近年來在歐洲電動車市場持續發力的一個縮影。
4月29日,人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電動車展上參觀小鵬電動車。(新華社)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全球發起“攻勢”,進軍歐洲並在這片最早形成規模的市場上逐步滲透。《日本經濟新聞》説,以中國上汽的“名爵”純電動車為例,2021年前11個月在英國新車銷量中佔比達1.9%,超過本田和馬自達;2021年11月單月佔比升至3.6%,直逼日產和福特。
德國“新事實”市場調研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受訪德國人對購買中國電動車持開放態度,19%的德國人願意購買中國製造商的電動汽車,在中青年羣體中購買意願更高。德國國際機動車製造商協會柏林代表處負責人邁爾表示,該協會正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就可能的會員資格進行協商,“我們遲早會將中國品牌納入協會”。
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電動汽車也面臨挑戰。《歐洲電動車市場報告》指出,歐洲新能源汽車行業監管標準比其他地區更高。另外,歐盟還計劃陸續推出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德國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布拉策爾説,市場認知也是當前中國品牌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障礙。“歐洲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很高,中國企業在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需進一步提升服務,以提高品牌信任度和認可度。”
(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