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你在進行微信轉賬時,有沒有收到“請核實對方身份,謹慎支付”的彈窗?如果有的話,可能是對方的身份觸及了微信支付的“事中交易干預”機制。但如果你在被騙子深度“洗腦”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轉賬,或許會觸發微信的“轉賬冷靜期”機制,15分鐘完全不能交易。
12月22日,微信安全合規部安全專家文奇在2020年網絡詐騙趨勢分析及微信支付反欺詐成效分享會上介紹,微信支付於今年年初針對反欺詐工作成立了專項治理項目,聯合相關團隊一起共同解決反詐工作中面臨的挑戰,“反欺詐產品不是單點產品體驗的提升,而是一個完整的產品體驗流程,一整套全鏈路的產品體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微信支付反欺詐的產品框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後三部分,其中,在事中交易時,微信有可能會根據其系統評估,對轉賬進行干預,如在向騙子轉賬時彈窗提醒,甚至讓用户進入“轉賬冷靜期”。
“對於系統評估有一定風險的交易,我們就會彈出交易提醒,提醒用户網絡詐騙頻發,明確支付原由後再選擇繼續支付。”文奇表示,“而對於系統評估風險程度較高的賬號,我們會升級我們的提醒能力,大家注意一個是交易提醒,一個是風險提醒,而這個風險提醒也不是説用户按了確認就能繼續支付了,得接聽一段微信支付安全助手的語音,‘國家反詐中心提醒你,當前交易有詐騙風險,請謹慎交易,以防被騙。’用户聽完語音後確認無誤的,再通過繼續支付的形式完成交易。目前我們這個微信支付安全助手的語音還是機器語音提醒,未來隨着我們的業務繼續細化,我們也計劃增加人工語音。”
在文奇看來,在極端的情況下,對於一些已經被詐騙人員深度洗腦的高風險場景,提醒能力已經很難阻斷交易了,“微信支付為了避免用户損失,提出‘轉賬冷靜期’的概念,會主動讓用户進入一定時間的冷靜期,比如15分鐘完全不能交易,讓用户充分冷靜,核實交易信息以確認風險,同時也為反詐中心、銀行的勸阻工作爭取時間。”
“當然這個系統框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事中、事前以及事後的產品框架下,我們時刻像做產品一樣去迭代和優化,要不斷精準地找到我們的目標用户,就是騙子和那些需要被保護的人,我們要去理解騙子找到他們的弱點,同時要給予用户充分的保護,這很重要,也是我們反欺詐價值所在。”文奇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