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炒鞋風蔓延到國產球鞋?1499元的李寧鞋炒到了48889元引發關注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近日,“炒鞋”再次衝上熱搜,引發熱議。不過,這次的主角不再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而是“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

炒鞋風已蔓延至國貨?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得物App上搜索發現,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頁面顯示僅有42碼,付款後7天內到貨,售價竟高達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但頁面上卻並無最近購買記錄,似乎是“有價無市”。又如李寧韋德之道7wow7The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碼最高售價為2999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17倍,同時,最近購買數據達270條。一路刷下來發現,動輒好幾千元的鞋,仍有大量付款記錄。

相關話題更是屢屢登上熱搜,讓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

網友跟帖

炒鞋風蔓延至國貨,你怎麼看?

☆價格是供需關係決定的

@有且只有一個r:哪裏有利潤哪裏就會炒鞋,哪管這個牌子是國內還是國外的。

@狗哥發財:到底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炒鞋這兩年不是已經很多了嘛,供不應求和跟風消費的結果。

@mwl712:價格是供需關係決定的,買的人多了,賣的人少了,自然就漲,漲就説明更多人穿國貨了唄。

☆炒鞋最終傷害的是行業,要“露頭就打”

@柴醬同學:提醒炒鞋的,不要利用大家抵制洋品牌的愛國之心賺取昧心錢!

@路鳴澤11:一雙鞋子值那個價嗎?我們不就是希望中國品牌有品質還有性價比嗎?這樣我們也有信心支持國貨。

@之林快語:利用好相關管理法規,讓炒鞋者血本無收,讓這股歪風邪氣無處可存!

@裏木江:炒鞋這種風氣在國貨中有點苗頭了,應該露頭就打。

@小司談熱點:球鞋炒到天價,脱離真實價值,最終受害的是品牌、是行業。

央媒點評

“炒鞋”並非“遍地黃金”

有業內人士指出,“炒鞋”並非“遍地黃金”。在少數人一夜暴富的背後,是更多人的虧損。當把“炒鞋”作為理財手段,分期貸款、借錢“炒鞋”,甚至是集資去“炒鞋”,並指望以此一夜暴富,大家就需要小心了。

專家分析,近年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炒品種越來越少,一些民間投機資金盯上了“鞋圈”等過去比較小眾的投資圈。

“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越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户、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

對於“炒鞋”的現狀,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嶽屾山認為,消費者如果只是聽説炒鞋可以賺錢就盲目入場,很可能面臨很大風險。這就有點像擊鼓傳花,價格不斷炒上去,但到了頂點或者鞋大量進入,這個泡沫被戳破的時候,一定是有人接盤的。接盤的這些參與者或者消費者可能就像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被割掉了。利用市場行情超過了商品價值本身的這種溢價行為去炒作商品,其實風險非常大。(據央視)

藉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

知名國產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場上存在一定溢價並不新鮮。然而,這一波價格上漲明顯超出溢價範疇,遠離價值規律。一件商品短短几天漲價數十倍,顯然不是市場運行的正常現象。

近年來,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的確有了邁向中高端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惡意“封殺”新疆棉花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然而,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少數互聯網平台打着“真假鑑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藉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台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始終是企業應當遵循的發展正道,藉機偷奸耍滑、坑蒙拐騙,終究只會害人害己。對當前一些網絡平台藉機哄抬價格的行為,品牌方應當儘快行動起來,維護品牌形象。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據新華社)

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須狠剎

近日,由於一些跨國企業無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彷彿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説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温。(據人民網)

律師説法

炒鞋可能涉嫌多項違法,需要相關部門出手監管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嶽屾山:幾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是違反《價格法》的行為;或者誘騙消費者、其他經營者跟他進行交易,可能都屬於一種價格違法的行為。另外,可能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比如像洗錢這種違法犯罪行為,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生產廠家要做好產量控制,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警惕,看一看是否存在價格違法行為、是否存在市場虛假宣傳的行為、是否存在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打擊。 (據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