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要求去除“柴可夫斯基”名字,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拒絕

(觀察者網訊)據俄新社當地時間7月13日報道,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學生和部分教師近日發起請願,要求學校更名,去除提及“俄羅斯作曲家”的字眼。對此,該校管理部門表示拒絕。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文化和信息政策部此前就曾要求基輔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移除,遭到該校學術委員會一致投票反對,委員會表示,“柴可夫斯基屬於全世界”“他的作品是烏克蘭文化歷史和精神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被要求去除“柴可夫斯基”名字,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拒絕

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大樓 圖源:烏媒

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鋼琴系二年級學生達裏娜·馬蘇克(Daryna Masyuk)  在接受基輔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重新給學校命名的呼聲早在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前就已經出現了,但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加速該校“去俄羅斯化進程”。學校學術委員會決定保留校名中的柴可夫斯基的名字,校監事會成員尤里·雷布欽斯基(Yuriy Rybchinsky)更是將柴可夫斯基這位俄羅斯作曲家比作耶穌基督。

“儘管許多學生和老師都贊成改名,但學術委員會決定我們不會更改音樂學院的名稱。”達裏娜説道,“我們寫了一份請願書,然後寄給了所有可能的政府當局官員。”

達裏娜介紹道,他們的這封請願書是寫給烏克蘭總統、總理、議會議長、文化部長等政府高層。在信中,他們強調了在“俄羅斯世界”衝擊下捍衞烏克蘭民族身份的重要性,並且聲稱民意調查顯示超過75%的學生支持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從校名中移除。

大提琴手艾米莉亞·德米特里耶娃(Emilia Dmitrieva)是基輔柴可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二年級學生,她在這封要求學校改名的請願書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為什麼烏克蘭的學院要以一位俄羅斯作曲家的名字命名?我認為這完全是荒謬的。”艾米莉亞説道,“是時候改名字了。柴可夫斯基不是烏克蘭人,沒有理由保留他的名字。”

要求改名的學生和老師們還聲稱,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帝國的歌唱家,是一名沙文主義者,他的作品帶有意識形態宣傳的性質,比如他的作品《1812序曲》中,就出現了俄羅斯帝國國歌《天佑沙皇》的旋律。

對於這些學生和老師們的要求,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一名副校長解釋了學校拒絕改名的原因,“我認為柴可夫斯基是一個音樂天才,我們不能説每件事都要封殺,都要砍掉或切斷。”

被要求去除“柴可夫斯基”名字,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拒絕

柴可夫斯基

資料顯示,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成立於1913年,是原蘇聯時期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分院,有近百年建校歷史,培養了很多世界級的音樂大師。是烏克蘭政府支持的重點音樂學院。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烏克蘭國內興起“去俄羅斯運動”,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也被波及。

上個月,烏克蘭文化和信息政策部下屬的一個關於“消除俄羅斯化和極權主義後果”的專家委員會就曾提出要求,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要移除柴可夫斯基的名字。

他們説道:“世界上有兩所音樂學院——莫斯科和基輔——都掛着柴可夫斯基的名字,他的一首交響曲的一個片段是俄官方批准的國歌,在俄羅斯奧林匹克代表隊的旗幟下響起。他(柴可夫斯基)實際上是今天俄羅斯的一個國家象徵,這種情況看起來很荒謬。”

不過,該學術委員會強調稱,柴可夫斯基可以繼續在烏克蘭的社會和文化空間中發揮作用,因為“他不是帝國沙文主義者,不是人道主義或人類普遍價值觀的敵人。”

烏克蘭國家記憶研究所所長安東·德羅波維奇也聲稱,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沒有帝國沙文主義,“所以我們可以像對待李斯特、拉威爾和貝多芬一樣,去傾聽、研究甚至尊重這位外國作曲家,我們也應該這樣做,不過不必對他產生崇拜。”

德羅波維奇補充道,這就是為什麼烏克蘭柴可夫斯基國家音樂學院應該取另外一個名字。

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學術委員會對更名要求表示拒絕,他們在回應中將柴可夫斯基稱為“烏克蘭作曲家”,稱“學院以烏克蘭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命名,是一種‘崇高的榮譽’,他是基輔音樂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其作品屬於世界藝術,是烏克蘭文化歷史和精神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該校監事會成員尤里·雷布欽斯基説道:“政府和軍隊可以戰鬥,但文化之間永遠不會戰鬥,他們可以互相競爭並互相豐富。柴可夫斯基和莎士比亞一樣,不屬於某個特定的民族,他屬於全世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5 字。

轉載請註明: 被要求去除“柴可夫斯基”名字,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拒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