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武漢的“留漢九條”、成都的“蓉漂計劃”、長沙的“人才新政22條”……自2017年以來,全國100多個城市先後出台人才新政,二線城市不斷加碼。前程無憂近日面向家鄉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3000餘位青年(22-40歲)進行了調研和訪談,發佈《2022小城青年擇業傾向洞察》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青年不再一味迷戀大城市,就業正在迴流家鄉,“穩”和“平”是他們選擇就業的真實寫照。
四成大學畢業生把二線及以下城市作為首選就業地
調查數據發現,所有受訪者中,第一份工作在一線城市的人佔比18.1%,上一份工作在一線城市所佔比重為15.3%,現有工作仍在一線城市的比重略過10%。上一份工作在一線城市的受訪青年,有接近三成的人已離開。需要説明的是,基於人員流動的雙向性,也存在從二線重返一線的現象,但在該調查中未高於上述比例。
工作年限越長,人員迴流到家鄉所在省市的比例越高,更年輕的羣體(30歲以下)也開始不再一味迷戀大城市。國家統計局全國各城市人口數據顯示,2021年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人口增量開始放緩,均未進入前20。與此同時,有14個新一線/二線城市人口增量超10萬人。
報告顯示,對於家鄉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受訪者,即使不考慮家鄉置業等因素,隨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選擇一線/新一線為就業首選城市的比重仍呈遞減趨勢。受訪者中,剛畢業把一線/新一線作為首選就業地的為58.6%;工作十年以上的受訪者,首選就業為一線/新一線的降至36.3%。剛畢業就把二線及以下城市作為首選就業地的受訪者有41.4%,工作十年以上將二線及以下城市作為首選就業地的上升至53.8%。
小城市也有不俗的滿足感,就業求“穩”求“平”
報告顯示,沒有頻繁的跳槽,也沒有快速的晉升,“穩”和“平”是小城青年的職場特色。小城青年在擇業時,除了首選考慮常規的薪資、福利待遇外,工作穩定性遠超越其他選項排列第二。
從就業首選類型來看,超過一半(50.8%)的受訪者首選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對於跳槽和晉升機會而言,跳槽週期大於兩年的受訪者超三成,只有11.2%的受訪者跳槽週期短於一年。晉升週期和跳槽週期類似,有32.1%的受訪者晉升週期超過2年,21.1%的受訪者未晉升過。交叉年齡和晉升週期發現,年齡越低,平均晉升週期越短,這或與年輕羣體所在職級和更易跳槽有關係。
為什麼選擇二線或以下城市就業?在受訪者的回答中,離家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感高,生活節奏慢、壓力小,物價、房價低,分別佔比75.5%、52.3%、19.5%,排在所有選項的前三。也有超過一成的受訪者表示“大城市闖蕩夠了,回小城市定居”。
值得關注的是,家鄉所在的省會對任何年齡段的受訪者都有獨特的歸屬感,無論是一直身處小城市就業的人,還是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後依然回到小城市定居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滿足感。
被問到為什麼要去一線就業時,多數受訪者都會提到“收入高”“工作機會多”和“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其中收入高成為最主要的理由。此外,受訪者給出的答案還有“公平性高,人情關係依賴度低”“公共基礎設施好(醫療、教育水平高)”“發展更快、新鮮事物多”等。
小城市和大城市各有不同優勢,報告提出,從選擇比例最高的兩項對比來看,選擇小城市的人更偏向精神層次的滿足,選擇大城市的人則更追求外部客觀條件的匹配。
八成人月薪不過一萬,小城青年夢想職業普遍體面
報告顯示,小城青年在一線/新一線就業的行業更多是互聯網/電商、計算機軟硬件、金融/證券、專業服務、人工智能等,留在或回到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則更多在政府/公共事業、機械製造/工業設備、工程/建築等。小城青年的職業以普通職員(辦公室/寫字樓工作人員)和專業人員(如醫生/律師/文體/記者/老師等)居多,合計佔比近六成。超八成的受訪者月薪在一萬元以下,月薪8000元以下的超過六成(64.7%)。
被問及理想職業時,小城青年的回答也顯得更為務實,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老師/教師、自由職業/創業、公務員、醫生/醫務工作者、律師,多偏向父輩眼中的傳統職業。也有少數受訪者選擇了新興或其他職業,如短視頻博主/up主、酒店測評師、旅遊體驗師等,以此為夢想的多為95後、00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