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佔遺產地總數比例年度統計圖 (供圖: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本報電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提供的最新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暴雨、颱風(大風)和洪澇,仍是侵擾中國文化、混合遺產地的主要自然災害。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各世界遺產地對共計37項遺產、69處遺產地開展了長期自然環境監測工作,對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生物環境等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這37項遺產中,既有莫高窟、廬山國家公園、蘇州古典園林等知名的文化遺產地,也有如峨眉山-樂山大佛這樣的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以及明清皇家陵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大運河等包含多個遺產組成部分的世界遺產地。
依據最新的監測數據,在2020年,中國的文化遺產共有9項遺產、11處遺產地受到自然災害襲擾,佔總遺產地數量的10.19%。從受到侵擾的遺產地數量來看,比2019年同期略微下降了1.85%。從整體來看,自2016年至今,遭受自然災害的遺產地數量呈現平緩下降的趨勢。
從侵擾文化與混合遺產的災害類型上可以分析出,在監測的20次自然災害中,暴雨、颱風(大風)和洪澇為主的氣象水文災害共發生了18次,佔所有災害總數量的90%,餘下分別為1次地震災害和1次生物災害。
2020年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11處遺產地,均遭受了以暴雨、颱風(大風)和洪澇侵擾,其中有4次自然災害對遺產本體造成了嚴重或較重影響,3次災害影響一般,13次災害影響輕微。對上述遺產地造成較大影響的災害類型均為強降雨,對遺產地絲綢之路-蘇巴什佛寺,絲綢之路-麥積山石窟,峨眉山-樂山大佛(樂山大佛)的本體安全形成了負面影響和隱患。
(付梓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