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給美國提了個醒,中國崛起已不可能被美方遏制,相比蘇聯,中國強大得多!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該報副主編馬丁·沃爾夫2月4日發表了評論美匿名前政府高官《美國應對中國的新戰略》一文的文章,馬丁·沃爾夫指出,美國遏制中國並不可行,並列舉出中國經濟近些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馬丁·沃爾夫引用了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的《顛覆的世界》一書,該書中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認為美中關係本質上是零和博弈,而“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之間沒有競爭”。
對於歐美國家近期的反華情緒,沃爾夫表示理解,但他犀利地指出了想要對付中國,那麼“美國必須捍衞一長串美國的重大利益”,這些目標都十分難以實現,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是一個比蘇聯強大得多的對手。它有更成功的經濟體,更有活力的技術產業,更龐大的人口,更具凝聚力的政治制度和更稱職的政府。中國的相對經濟表現也令人震驚。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潛力。
第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儘管這是中國弱點的根源,但也是影響力的根源。中國市場對全球許多國家都產生了吸引力。
第三,在過去20年,特別是過去4年,美國已經自毀了其理智、正派、可靠,甚至遵守基本民主準則的聲譽。這很重要,因為在設想的競爭中,它的盟友將發揮關鍵作用。喬納森·科什納在《外交事務》中反問美國,特朗普執政期間已經快速透支了美國的政治信譽,這讓許多歐洲盟友都打起了退堂鼓。
對於拜登上台後所要面臨的中國挑戰,有不少媒體人向他獻策。1月23日,一位名叫湯姆·克利福德的媒體人就曾認為,拜登政府如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如何對華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迫切性,決定了對北京(應該)是擁抱而非迴避。並建議拜登不要建立反華聯盟,因為這是沒有意義的,非洲、南美和歐洲很多國家並不買賬。澳日韓則希望與中國保持有利可圖的關係。經歷了特朗普慘敗後,美國需要修補關係,而非到處説教訓斥。
湯姆·克利福德委婉表示,是的,美國回來了。但中國也已抵達。拜登將是第一位面對這種問題的美國總統。這將需要一本新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