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氣温直逼零下。就在這時,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機房發現大興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的數據突然缺失,整個站點數據處於空白狀態,”情況不妙,得馬上去現場看看。”
留給姜南的時間只有4小時,因為一個站點一天內的數據缺失如果超過4小時,這一天的數據將無法用於評價。
頂着寒風,姜南和同事兩人就開車出發了。大興的監測子站距離較遠,路上就耗時近一個小時。到達站點,姜南推開門,瞬間感覺進入了冰箱一樣。“儀器停止運行了。”他們檢查發現,原來是電力供應出現問題,導致站點內空調停止運行。
雖然電力公司很快供上了電,但留給姜南搶救儀器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儀器重新啓動後需要預熱並進行質控檢查和調試,少説也得花兩個小時左右。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姜南和同事顧不得寒冷,開始一步步檢查、校準,確保儀器重啓後能正常使用。雖然站點內的氣温較低,但姜南和同事在一片緊張忙碌中,汗水早已浸透衣背。
整整花了兩個多小時,儀器終於開始正常運轉,現場校準完儀器後,姜南撥通了中心機房的電話:“大興站的數據正常了!”聽到回覆,姜南一顆懸着的心也總算落了地。而這時,距離數據缺失的4小時上限,還僅僅剩下10多分鐘。
這樣驚心動魄的搶修,對姜南來説已經是家常便飯。除了維修,他們每週都要去負責的站點例行巡檢,在一個站點維護設備、校準儀器、質控核查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常常是一大早出門,下班回家時已是深夜。
“不是在監測子站裏,就是在去子站的路上。”姜南説,這是對他們工作狀態最準確的描述。
姜南是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自動監測室的工程師。自動監測室主要負責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以及街鄉鎮高密度顆粒物監測網絡的運維和管理,並負責對每一次大氣污染過程的成因進行組分分析。
北京市有30餘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街鄉鎮高密度站更是多達1000餘個。一旦監測站點出現問題,姜南和同事們就得第一時間排查,並奔赴現場維修;街鄉鎮高密度站如果出毛病,他們也得立即確認原因,再安排運維人員現場解決,以保證監測網絡數據的捕獲率和準確性。
維修的途中時不時還有小插曲。有一次去密雲的站點做運維檢查,早上8點出發,下午1點的時候快完工了,就在這時,姜南接到了懷柔一個站點出現問題的消息,由於離得近,他們決定立刻去現場進行查看。
誰知一出站點,發現外面下起了傾盆大雨,姜南他們冒雨行車路過了一個施工路段,路面積水不淺,泥濘不堪,車輪都陷了進去。眼看着時間緊任務重,姜南和同事來不及叫救援,兩人直接下車,找來一些磚頭,硬是自己把車弄了出來。車出來了,兩人卻淋成“落湯雞”,但他們根本顧不上收拾自己,開着車就直奔懷柔的站點。
對負責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管理的姜南來説,沒有什麼比數據質量更重要了。為了確保今年春節期間各個監測站點的儀器能正常運行,春節假期前一週,姜南等8個同事分成4組,把全市30餘個監測站點都進行了預防性維護,耗材及採樣管路都進行了更新和清理,以應對春節假期可能發生的空氣污染情況。
雖然是春節假期,但對姜南來説,沒有工作日和假期之分,因為每天他都得緊盯站點的數據,走到哪都得關注着數據。如果萬一趕上站點儀器出現問題,説走就得走。“哪裏的數據質量需要保障,我們就在哪,全力保障監測數據的準確和完整,是每一個監測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