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快的國家,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多達3640萬,佔總人口比例高達29.1%,其中百歲老人超過8萬人。如何創造一個能從容變老的未來?理想中人生的黃昏又是什麼顏色?這不僅是一道個人選擇題,也是一道社會選擇題。
作為日本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九州地區最大的城市福岡正在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近年來,福岡市在老齡經濟支持體系、社會支持體系和公共政策選擇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提出一個具有雄心的目標——到2025年,創建一個着眼於“100歲人生”的健康社會發展模式。
享受100歲的“野心”
福岡市一家養老院裏,118歲的田中力子的人生目標是活到120歲。她通常每天早上6點起牀,保持着有活力的生活節奏:做廣播體操、解數學題和下棋,還像年輕人一樣喜歡巧克力和可樂。
圖説:世界最長壽老人田中力子慶祝118歲生日。GJ(下同)
作為福岡市的“長壽名片”,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在世最長壽老人”的田中力子常常收到人們的驚歎與祝福。事實上,福岡市一直被認為是日本最適合養老的地方之一,在有關世界宜居城市的調查中也常常榜上有名。近日《福布斯》雜誌評選“2021年全球生活方式最健康城市”,福岡市位列第七。
往返中日之間的建築師金清源在福岡生活工作近10年,認為那是個與自然和諧相融、城市功能發達的宜居城市,當地具有活力的長壽老人也不斷增加。截至8月,福岡市總人口超過162萬人,其中老年人口約63萬人,100歲以上老人有1500多人。雖然這有令人鼓舞的一面,但也是老齡化社會的鮮明註腳。
事實上,全日本都面臨着深度老齡化的“2025年問題”。上海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馬利中指出,日本戰後第一次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口將在2025年全部進入75歲高齡老人行列,屆時日本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超老齡社會”:每3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每5人中就有1人是75歲以上老人,將在勞動力結構、社會保障、財政預算等方面帶來一系列挑戰。對此,日本作出了一系列應對:修改《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支持老年人就業至70歲;實施推遲領取養老金激勵機制,緩解社保和財政壓力;加大引進外國人才力度;鼓勵以技術創新、開發AI設施和機器人來彌補勞動力不足。
福岡市希望應對老齡化的腳步能更快一些。2017年3月,福岡市制定“健康先進城市戰略”,提出名為“福岡100”的具體行動計劃,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個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直接列出“挑戰清單”的城市。
從老人生活的各種細節入手,這份清單上的“闖關任務”包括定期給高齡者舉辦上網培訓、健康知識講座、網絡就診指導、再就業支持、創造社交機會等一系列具體措施。經過幾年努力,目前福岡市已經完成清單上的88個任務。
馬利中曾多次造訪福岡市,認為福岡市對自身發展有清晰的定位,以福利理念和政策聞名。以“福岡100”行動計劃為例,圍繞打造“100歲社會”,福岡市提出要做到三大轉變:從基於“經驗”的養老到基於“實證”的養老,依靠科技和科學研究的專業性;從制定統一規則到尊重個體多樣性,用更柔軟的方式儘量兼顧每個人的需求;從養老資源分散到有機整合,從更加綜合和融合的視角看待養老問題。
打造可以享受100歲人生的社會,福岡市在“健康先進城市戰略”中明確提出要力爭成為日本甚至亞洲的先進範本,打造亞洲護理技術企業和長期護理教育的基地,為老齡化問題的應對提供“福岡答案”。
留住熟悉的“日常”
日本很早就着手應對老齡化問題,但如何度過一個有尊嚴和豐盈的晚年依舊考驗着不少老人,年金問題、“孤獨死”問題、醫療費問題等無不是日本老齡化社會的沉痾。
對50歲的小川雄二來説,沒有什麼比84歲的母親固執地在大雨中打掃院子那一幕,更刺痛內心。7年前,他意識到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便辭職照顧母親。
小川在福岡市開了一家“阿爾茨海默咖啡館”,為患病的老人和看護者提供建議、支持和理解。他在脖子上掛着一條繫有橙色帶子的繩子,表明自己是“阿爾茨海默症的支援者”,隨時準備提供幫助。
圖説:福岡城市景色。
小川的選擇並不孤獨,官方統計,福岡市已經建成了37家這樣的咖啡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由政府倡議的咖啡館面向全社會招募經營者,政府根據開設年限而給予金額不同的補助。據調查,福岡市的“阿爾茨海默咖啡館”大部分由企業申辦經營,大多數開在社區附近。
這些特殊的咖啡館,幫助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留住了在家生活的“日常”。事實上,這也是福岡市近年在發展養老產業時重點考慮的方面:除了硬件建設,更關注軟件建設——關心老人生活狀態,構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支撐,在減輕國家和社會養老壓力的同時,儘量幫助老人維持熟悉的生活方式。
在福岡市的“相聚”養老院裏,護理人員們對待老人就像對待鄰居,該幫忙的時候幫忙,不需要幫忙的時候就留給他們自己活動的空間,維持老人的自理能力。日本護理行業諮詢專家小嶼勝利指出,護理業的根本是“人”。
如何守護老人珍視的“日常”?福岡市給出的答案是,讓所有人覺得這也是自己生活的“日常”。
福岡市着力營造一種全民參與養老的社會氛圍,“福岡100”行動計劃的參與者幾乎涵蓋企業、普通市民、研究機構、醫療單位等大部分社會主體。金清源認為,福岡市不是為養老而養老,而是把養老當作一份社會整體的健康促進事業。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和科研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細緻的社會科學研究和社會調研,為科學制訂和動態調整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在近40頁的福岡市“健康先進城市戰略”最後幾頁列有戰略制定和審閲者,幾乎全部是來自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士。此外,不少大學還為養老事業普及知識和培育人才。
這樣廣泛、多元和多角度的全民參與,讓馬利中印象深刻。他曾在福岡市街頭看到過“健康福利便利店”,一家普通的便利店參與養老事業後引入了測量血壓等保健服務,有效利用了現有資源。同時,老人作為一個羣體並沒有在政策表達中被過多突出。馬利中説:“他們強調的是全社會,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逐漸培育市民對養老事業的使命感。”
打造温暖的“紐帶”
打開福岡市政府網站,“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被放在顯著位置。在老人“孤獨死”日漸成為日本社會一大問題的背景下,製造温暖的“紐帶”成為養老事業的重要課題。
調查顯示,福岡市老人約有四分之一處於獨居狀態。福岡市多年來持續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盤活養老資源,整合社會醫療、長期護理、長期護理預防、住房和生活支援等方面,形成“自助、他助、公助、共助”相結合的多主體參與、多元服務的養老模式。金清源對這樣的“紐帶”感同身受,他自己就曾是獨居的鄰居老太太鬆本的固定聯絡人,老太太有急事時他會去幫忙。
有利於實現代際交流的場景也不斷增加。福岡市政府與福岡大學建立合作機制,鼓勵學生們住在社區而不是宿舍,要求學生們邀請老人蔘加活動,並定期與他們交流。在鬧市區天神商業區,老人只需付一點象徵費用便可購買一杯咖啡坐下休息的店鋪也在增多,這樣的細節設計增加了年輕人與老人的交集。
圖説:福岡市為老人開設護牙講座。
年輕人被福岡市視作“紐帶”的重要一環。專家認為,來自年輕人的力量可以在養老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能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還能讓城市充滿活力。在創業加速器“福岡成長下一站”支持下,福岡市在創業創新上推出一系列措施,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年輕人定居和工作。“福岡成長下一站”擁有100多家初創公司,其中有24家前幾年便已獲得總計71億日元的投資。綜合支援中日創業創新加速器“匠新”的創始人兼CEO田中年一表示,福岡市對護理領域的創業支援也非常積極,將醫療健康和護理領域的創業專門列為“護理科技創業”,還創立了“護理科技推進協會”。
對不少日本老人來説,安心的“紐帶”還來自工作。調查顯示,去年仍在工作的日本老人有906萬人,連續17年增加並創歷史新高。這些老人有各自的考慮,有的是為了經濟上的安全感,有的是為了尋找同伴和歸屬感。日本今年正式實施修訂後的《老年人僱用安定法》,要求企業確保70歲以內人員就業機會。
福岡市早在2012年就成立“70歲在職應援中心”,據該中心調查,整個福岡縣能讓老人工作到70歲的企業今年已增加到649家,以服務業、醫療看護等領域為主。該中心負責人野田亮子認為,引導老人的角色意識轉變也很重要:“讓他們從被幫助的人轉變為幫助別人的人。”
“福岡100”行動計劃中有句話引人深思:應對老齡化挑戰,“要建立讓個人和社會都快樂的機制”。新民晚報記者 吳宇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