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人生體驗。
愚人節的玩笑,終究是成了真。(詳情可瀏覽:《自述:愚人節這天,我接到流調電話説“核酸異常”,但之後的傳言,我不信……》)
3月4日,我因核酸檢測陽性,被轉運到了浦東新區三甲港臨時集中隔離點。
古話説得好,禍兮福之所倚。在朋友們紛紛表示慰問的時候,我反倒在隔離點安下心來,在“人生副本”中,一個勁兒地刷取經驗值。
經歷過前期連夜轉運的混亂、隔離初期的焦慮,我總算成功在副本里“打怪”完畢,看到了三甲港臨時集中隔離點的有序發展。
3人間,有牀有衞,還能洗澡,儘管只有一道遮光簾分出休息區和洗漱區,但環境比起一般的方艙,確實好出了一大截。除了一日三餐按時送達外,零食大禮包、中藥沖劑等也陸續到了我們手中。豐厚的物資還引發了諸多朋友的羨慕,戲説方艙是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
陪我一起在三甲港刷“副本”的,還有同屋的2位室友。
黎阿姨來自江蘇南通,55歲,在陸家嘴街道為老人們提供“長護險”服務。3月18日,她剛剛結束休假,從南通返回上海,19日就因小區封控隔離在家。3月底,同住的4人都被檢測出陽性,一起被轉來三甲港隔離。到達三甲港隔離點時,她咳嗽症狀已經好了大半。看到屋裏的兩個年輕人穿着清涼,黎阿姨開啓了“媽媽”模式,嘴裏時不時就唸叨着,年輕人得多穿衣服,不然老了以後容易生病。
另一位室友,跟我同住一個小區,是名年輕女士。轉運前,居委書記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們倆彼此多關照,我也因此在隔離點有了一個“陸姐姐”。她是我們這個臨時家庭的主心骨。看到我因嗓子幹癢而焦慮,她時不時安慰,猜測是轉運那天晚上車上太悶,熬夜上火的緣故;4月8日,黎阿姨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遲遲未出,她也開啓“貼心”模式,勸阿姨不要太過焦慮,咳嗽的好轉就是康復的徵兆……
來自不同地方的3個人組建起一個臨時小家庭。7天來,小家庭裏有過焦慮、有過摩擦,但更多的是相互扶持、相互安慰,隔離的生活也在彼此的包容中變得愈發温暖。
像普通的家庭一樣,“媽媽”永遠是家裏作息最為規律、起牀最早的人,而這,對於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小女兒來説,彷彿是個“噩夢”。
每天早上6時左右,燒水壺的聲音響起,朦朧之中,黎阿姨喝下一杯水後,跟着短視頻平台的直播,開啓了一天的運動。其實黎阿姨的動作幅度並不大,也已經儘可能放輕了腳步,可由於預製板房內不但沒有隔音,固體傳聲效果反倒極其優秀,我也常常隨之醒來。不過,正是在阿姨的影響下,我混亂的作息被調整過來,養成了“早起”的好習慣。
“早起”,就意味着一天的時間再度拉長。怎麼打發時間?臨時小家庭充分發揮了“健身達人”的特質,在有限的空間內“動起來”。
陸姐姐,利用業餘時間考下了健身教練證,長期以來保持着健身習慣。拳擊操、俯卧撐……在房間裏,她也沒有停止訓練,幾乎每天都保持1個多小時的鍛鍊時間;而黎阿姨,在“小女兒”抗議後,暫停了早上的鍛鍊,改為上午一次性跟練將近2個小時。
當兩名家庭成員都在運動的時候,另一位再好吃懶做,也沒有辦法安安穩穩地在牀上待下去。於是,內心悄悄進行過一番比較之後,我選擇跟着陸姐姐一起練拳擊,結果,第一天,我就把自己練趴下了。
“拳擊可以有效地練到很多個肌肉羣,很有用的。”出拳、轉體、深蹲,堅持了25分鐘之後,鬢角的汗沿着口罩繩往下流,身上衣服也已濕透,我直呼不行,一屁股坐在牀上不肯再動彈。“你先站會兒,不要一下子坐下來。”黎阿姨還分了個神提醒我。渾身痠痛的我躺在牀上,看着他們繼續跟着視頻揮舞胳膊,搖動身體。
到了晚上,運動效果逐漸顯露,我的腰、背、胯側肌肉開始痠痛,隔天起牀更是十分酸爽。看着我齜牙咧嘴地從牀上爬起來,黎阿姨和陸姐姐都難掩笑意,一邊勸我休息,一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運動。
良好的生活習慣感染力極強。在他們的帶動下,曾經不愛運動的我,也開始享受“暴汗”的快感。早飯後,運動時間從25分鐘、30分鐘延長到45分鐘,健身行列中又添一員“猛將”。
副本眼看就到了頭,回想這7天,臨時小家庭讓我的隔離生活變得不那麼無聊,也讓我放平了心態,安心等待隔離解除。4月10日,同屋2人核酸檢測連續3次陰性,1人連續2次陰性,摩拳擦掌等待出艙。我想,也該留下點什麼,紀念一下這段難得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