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5月26日電 聚焦“危局與新機——俄烏衝突下能源危機與應對之策”主題,中宏論壇第二十四場在線研討5月25日下午召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執行主編何青應邀出席論壇並作主題發言。
以下是何青發言:
自2月24日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在政治,經濟,金融,能源,貿易等領域實施多輪嚴厲制裁。其中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自3月以來逐漸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能源危機,對全球各國的能源安全,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都造成了嚴重的挑戰,並且在資本市場造成了劇烈的反應。
一、西方對俄能源制裁與全球能源危機
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迅速做出反應,在能源領域對俄羅斯進行了強烈的制裁。歐盟和美國先後禁止在能源領域向俄羅斯轉運技術,禁止在能源領域向俄羅斯開展投資,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和石油,並且歐盟承諾將逐步退出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然而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地位十分重要,西方的制裁雖然打擊了俄羅斯經濟,卻推高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對全世界的能源安全造成了衝擊。2021年,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是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第三大煤炭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平均原油產量1000萬桶/日,佔全球原油產量的10%左右,其中國內煉廠加工500萬桶/日,原油直接出口500萬桶/日左右。受到國際制裁影響,俄羅斯的原油出口供給持續萎縮。4月初俄羅斯的原油每天減產70萬桶,到四月底已經擴大到每天150萬桶。從5月開始,俄羅斯石油每天減產近300萬桶。石油缺口的擴大導致國際原油價格相較於2021年有了大幅的提高。從2021年初的約80美元/桶,大幅增長至最高超過120美元/桶。雖然俄羅斯的天然氣尚未受到歐洲正式制裁,但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已經承諾要逐步退出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這造成了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大幅上升,為了彌補缺口,歐洲今年進口了大量液化天然氣(LNG)。而這種行為搶奪了亞洲的LNG供應,造成了亞洲LNG市場現貨價格同樣上漲。令人擔憂的是,能源危機不僅造成能源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還有可能進一步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目前天然氣供應緊張和高價格也對天然氣的非能源用途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用於化肥。天然氣佔全球氨產量的70%,是所有礦物氮肥的主要原材料。從2021年9月到2022年3月,尿素的價格上漲了一倍多,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化肥供應和未來作物產量進一步緊張。資本市場方面,我們將全球主要國家的指數成分股按照行業進行劃分發現,由於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上漲,能源企業大幅獲利從而使得能源股收益在各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
二、能源危機對特定地區的影響
全球能源危機首先對歐洲造成了重大沖擊。西歐地區的資本市場在制裁推出後表現大幅下滑,累積收益率一度下挫超過10%。這是由於歐洲與俄羅斯雙方經貿關係密切,歐洲的能源進口結構中俄羅斯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中煤炭佔據超過40%的份額,天然氣佔據超過35%的份額,原油佔據超過20%的份額。對於很多歐洲國家來説,俄羅斯的能源在本國的能源供應中是最大的源頭,部分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超過80%,甚至達到100%。對俄羅斯快速的能源切斷嚴重威脅到了歐洲的能源供給安全。同時歐洲的物價飛漲,尤其是CPI中的能源部分,同比增長一度超過40%。
全球能源危機對中國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首先,中國的資本市場也遭受了劇烈的下跌,制裁以來股市累積收益率最高下跌近15%。雖然中俄經貿往來沒有歐洲和俄羅斯如此密切,但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0%。長期以來,複雜的國際關係、動盪的地緣政治、不平等的地區溢價、運輸線路的不穩定等因素,都對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和進口渠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進口油源的保供也常常面臨着不確定性。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淨進口國,原油進口量在2020年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5.42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了73.6%。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貿易額達349億美元,佔雙邊貿易總額的34.3%,成為穩定兩國貿易的“壓艙石”。俄羅斯持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能源進口來源國,保持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第一大電力進口來源國地位。因此俄烏衝突對油價,天然氣價格造成的衝擊會深刻影響我國能源成本。俄羅斯雖然在我國能源進口中佔據一定的地位,但總的來説由於我國能源進口多樣,石油,天然氣等來源分散,且中國並未加入西方對俄能源制裁,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方面影響有限。
三、中國如何應對全球能源危機
我們認為,中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全球能源危機的衝擊,包括促進能源貿易,加強能源儲備工作,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持本國化石能源供給,加強國際政策合作,支持人民幣能源計價結算等。首先要進一步促進能源貿易。這包括促進能源貿易增長:通過建立國際共識(二十國集團,OPEC+等),做出國際承諾,避免實施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的出口限制和阻礙發展中國家生產的進口限制;多樣化進口來源:繼續降低單個國家在我國能源進口中的比重,避免因為其發生政治動盪威脅我國能源供給。同時增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進口比重,保障能源運輸穩定安全;協助穩定地區局勢:積極斡旋俄烏衝突各方,早日恢復地區穩定與和平,平抑能源價格水平。
其次要加強能源儲備工作。這包括加強石油戰略儲備:保持國家石油儲備規模與石油消費總量相適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油儲備設施建設運營;提升天然氣儲備和調節能力:推進地下儲氣庫、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等儲氣設施建設。構建供氣企業、國家管網、城鎮燃氣企業和地方政府四方協同履約新機制;慎重考慮大量購買低價俄羅斯石油: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石油對友好國家實行大幅價格折扣以維持其經濟體系運轉。但一方面我國石油儲備設施有限,現有設施已經接近滿負荷運作。另一方面大幅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我國石油進口多元化策略出現衝突,會增大我國石油來源路徑依賴。最後雖然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商業行為,但不可避免的在俄烏衝突中會捲入政治考量,不利於我國在外交方面的姿態。
同時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包括推動新能源發電:統籌光伏發電的佈局,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推進水電綠色發展,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提高生物能源地位: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質發電、供熱、燃料乙醇、天然氣、柴油等生物質能技術和產業化漸趨成熟,具有發展生物能源環保產業的獨特優勢。按照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的原則,提升燃料乙醇綜合效益,大力發展纖維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非糧生物燃料。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互動。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峯谷電價、新能源汽車充電優惠等政策,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提高電網調峯調頻、安全應急等響應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氣象、可再生能源電力預測預報系統信息共享與融合,統籌新能源汽車能源利用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協同調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
支持本國化石能源供給仍然要擺在重要位置。這包括推進煤炭安全智能綠色開發利用:努力建設集約、安全、高效、清潔的煤炭工業體系。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煤炭產能置換政策,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有序釋放優質產能。提高天然氣生產能力: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資源評價,加強科技創新、產業扶持,促進常規天然氣增產,重點突破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推動頁岩氣規模化開發,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強化重點盆地和海域油氣基礎地質調查和勘探,夯實資源接續基礎。抓好已開發油田“控遞減”和“提高採收率”,推動老油氣田穩產,加大新區產能建設力度,保障持續穩產增產。
中國還需加強國際政策合作。這包括推進能源變革與低碳合作: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綠色產能合作,積極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儲能、智慧電網等領域合作。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在電網互聯及升級改造方面加強合作。推動核電國際合作。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積極參與能源國際標準制定,加快我國能源技術、標準的國際融合。推動完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運營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係合作平台,辦好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在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中東歐、中國-東盟等相關能源合作平台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指導下,加強聯合研究,拓展培訓交流。加強與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際能源論壇、清潔能源部長會議等國際組織和機制合作,積極參與並引導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APEC、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加強能源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中美清潔能源合作,深化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形成能源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發展合力,推動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
最後要推動能源領域的人民幣計價水平,幫助企業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這包括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油氣相關項目落地:可以充分利用好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等優勢,以國家間產能合作為助力,給予富油氣國家人民幣貸款來發展經濟,推進中國石油相關產業和項目落地,最大程度實現石油人民幣簽單和人民幣計價結算目標。同時,積極吸引更多有影響力的大型石油企業和國際投資者參與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原油期貨交易和其他金融項目,降低合作貿易成本和匯率波動風險,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積極健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拓寬人民幣跨境支付和結算渠道,提高人民幣在跨境清算中的效率,滿足全球人民幣業務使用需要,提供公平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在此過程中,有側重地拓展中國與主要進口石油來源國和地區的人民幣計價結算,為人民幣迴流提供便利化條件,保證使用人民幣進行石油貿易計價結算及其他貿易與投資活動的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