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新年第一波寒潮來勢洶洶,已於昨晚抵滬。今天白天,申城最高氣温在-3℃左右,人們將體驗全天都在冰點以下的寒冷;預計從今日凌晨到9日上午,上海氣温都將“冰封”在零度以下,持續時間長達60小時左右。

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道路養護人員鋪設麻袋防滑。劉歆 攝

如果説,嚴寒是一場關係到城市韌性與城市治理的大考,“一網統管”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

不久前,上海發佈《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提出未來要深化“一網統管”建設,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城市網格化管理、交通管理等重點領域。作為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用數字化方式來探索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勢在必行。

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浦東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徐程 攝

路面結冰,怎樣及時消除隱患?水管爆裂,如何實現快速反應?……昨夜,新民晚報記者分別蹲點浦東、長寧、普陀、奉賢四區的城區中心,現場直擊“一網統管”從信息到落實的全鏈條行動。

各區紛紛推出了抗寒“神器”,保障措施一應俱全。

浦東新區城運中心的“雨雪冰凍災害防禦保障”模塊全新上線,包括道路結冰、市民熱線、地面道路指數、供水量、供電量、供燃起量、城市快速道路指數等數據,實時傳送分析。各街鎮值班的負責人,包括救災車輛、防禦物資等“強大陣容”也一目瞭然,一旦有需要,便能在全區範圍內隨時調配。

長寧區成立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指揮部,多部門嚴陣以待。區城運中心發揮“一網統管”平台支撐作用,助力應急值守各項保障,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及時發現,快速處置。

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道路養護部門正在為濕掉的路面進行撒鹽。徐程 攝

去年12月,申城剛剛經歷的一場“霸王級”寒潮,也在實戰中提升了“智慧大腦”的“學習”能力,吸取經驗、不斷“進化”。

普陀區城運中心去年在寒潮中應用到的智能傳感器再次“上陣”,橋樑上24小時的温度實時變化、橋面是否有積水等情況,都能實時傳輸。大屏幕上,1.6萬路公共區域監控視頻畫面時刻緊盯。

奉賢區沿江靠海,是氣温窪地。奉賢區城運中心將在上一次寒潮中發生的各類問題歸納分類,向相關部門發出預警提示。例如,電動公交車在低温中管道會結冰,如果在行駛中受熱,融化的水有可能會影響電動機的工作。因此在本次寒潮中,奉賢區的電動公交車最早一批在凌晨3點半就啓動預熱,防止行駛中出現問題。

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奉賢城運中心通過大屏幕監控上海之魚寒潮情況。孫中欽 攝

城市是一個生命體、有機體。目前,“一網統管”接入了50個部門的185個系統、730個應用,並建立“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已初步實現560萬個感知設備數據共享。

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一網統管”要實現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

一座新型智慧城市的韌性與治理,就在一次次諸如嚴寒的實踐中,等待檢驗。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編輯 | 顧瑩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2 字。

轉載請註明: 寒潮來了!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温”機制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