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一定要讓孩子吃5種苦,很多父母后悔才看到
歡迎來到我的娛樂小店!
俗話説:“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麼孩子究竟該不該吃苦呢?答案是肯定的!
讓孩子吃點苦頭,也是為了他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現在孩子不懂事,多半是父母慣出來的!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孩子必須要吃的苦。
1、吃分離的苦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註定要承受分離的痛苦,這是無法避免的。而孩子,越早獨立,接受分離的痛苦,長大後才不會輕易崩潰,變得堅強而自信。
這種分離是成長必經的過程,面對分離,可以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珍惜,學會成長。
幼兒園,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場重大分離。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放學後媽媽就會過來接你,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如果你還是想媽媽,沒關係,媽媽的圍巾給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着圍巾,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我相信你會做的很棒!”
然後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師手上,讓孩子看着她離開,徑直走出去,頭也不回。
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總有人會願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而“那個人”裏一定有父母。
2、吃讀書的苦
‘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
曾經有人為了證明“讀書不能改變命運”,從而放棄高考的機會。 十年後,這些人普遍都後悔了。生活的艱辛,現實的無奈,都讓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後悔當初的決定。 也許一張文憑並不能代表成功,但是,不能否認,它經常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敲門磚。
讀書是很苦,卻是你看世界的路。 別再説什麼“寒門難出貴子”。縱使高考狀元家境優渥,但他們的成績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換來的。 沒有一個人會不勞而獲,即使那個人是天才。
3、吃堅守道德的苦
堅守道德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真正堅守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這個社會太浮躁了,很多人為了贏得利益會不擇手段,能夠堅守道德的人少之又少,有時候還要忍受別人的誤解,但是,要記住,只有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一生走的坦蕩,即使過程很苦,但唯有這樣,才能贏得尊重、贏得信任、贏得最後的勝利。
4、吃失敗的苦
人的一生充滿波折,沒有人會一輩子成功。 失敗,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面對失敗的現實。
還記得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節目組安排了孩子們趕豬的比賽,先達到終點的即為勝利者。
當別的小豬都在緩步向前時,kimi的小豬卻怎麼趕都不動。看着別的孩子一個個到達終點,接受不了失敗的kimi奔潰大哭。林志穎告訴兒子:只要努力就好了,不一定每次都要贏。
人不可能每件事都要贏的,只要自己努力過了,就是最棒的! kimi在爸爸的鼓勵下,最後一個人堅持完成了比賽。
請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比失敗可怕的是,你還沒有努力就放棄了。
5、吃教養的苦
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地説: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多少父母拿着“孩子小不懂事”“他還是個孩子啊”的理由,對孩子那些毫無教養的行為置若罔聞。
父母的三觀裏藏着孩子的未來,你今日對孩子縱容,明天孩子沒教養的惡果可能就要狠狠報復在你身上。
你或許可以溺愛孩子縱容孩子一輩子,可一旦走上社會,別人可不會慣着他。窮養,富養,不如教養。你捨得讓孩子承受教養的苦,孩子今後的路才能順暢,他才更容易被別人,被這個社會接納。
好父母是那個授之以漁的人,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地嚴絲合縫,不斷給他魚的人,因為總有一天會無魚可給。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適時放手,狠下心,捨得讓他吃這5種苦。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就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吧!
謝謝您的閲讀,請點擊關注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