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美國總統拜登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時表示,這是拜登首次對全球發表外交政策演講。
據美聯社20日報道,拜登列出了一份“艱鉅”的任務清單,其中包括挽救伊朗核協議,應對所謂中俄於經濟和安全方面的挑戰,以及修復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拜登指出,這些任務需要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密切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一次都未提及前任特朗普的名字,但拜登將重振民主聯盟與抨擊前任的做法結合起來講,美聯社稱此番演講效果頗佳,受到了西方盟友的熱烈歡迎。
“我知道過去數年跨大西洋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下,並且飽受考驗。”拜登表示,“美國決意同歐洲重新接觸,(在各議題上)同你們商量,贏回我們此前受人信任的領導地位。”
“美國,歡迎回來。”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如是回應拜登營造的“慕尼黑氣氛”。
愉快的氛圍充分彰顯了盟友對拜登大力承諾修復受損美歐關係的寬慰之情,但過去四年的“美國優先”政策已令雙邊關係在各方面發生了變化,從而也生出了許多全新的挑戰;比如,部分西方國家有時也在尋求填補美國從世界舞台退居後留下的真空。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防範”以及涉俄羅斯問題的政策也並非完全符合歐洲國家的利益。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美歐之間的一些分歧仍然“複雜”。
拜登在演講中呼籲歐盟和美國必須為“與中國開展長期戰略競爭做好準備”。香港《南華早報》20日分析稱,這是迄今美國新政府就如何看待對華關係以及怎樣打算與中國接觸議題,所釋放的最明顯的信號。
對此,默克爾指出,與美國相比,歐洲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並不構成生死存亡的威脅。
曾任特朗普政府高級貿易官員的萊特希澤1月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拜登對中國施壓的計劃可能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並聲稱2020年底完成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就是此類合作將很難實現的“首個證據”。誠然,萊特希澤將中歐投資協定關聯中歐美關係的表述雜糅着國內政治因素,但數據板上釘釘——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當地時間19日,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峯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另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此前報道,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強調要捍衞更加“多邊”的世界秩序,並稱他們正尋求與中方接觸,而不是形成潛在危險的新冷戰集團。一些歐盟成員國也對拜登呼籲建立遏制中國的聯盟提出異議。
與此同時,默克爾指出,歐洲也有自己的戰略和經濟擔憂,尤其在涉俄議題上,歐洲的擔憂與拜登對俄羅斯問題的態度並非總是一致。
不過,一度與特朗普關係緊張的默克爾也並未掩飾她對拜登外交政策的欣賞,“今年多邊主義的情況看起來比兩年前好多了,這與拜登成為美國的總統有很大關係。”默克爾直言,“他剛才的講話(慕尼黑安全會議),及其政府的首次聲明,都讓我們相信(迴歸)不是雄辯,而是行動。”
作者:蘇展
編輯:蘇展
責任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