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1年安全設備法”,以阻止華為等被視為所謂“安全威脅”的企業在美國監管機構獲得新的設備牌照,此舉是美國打壓中企的又一例證。而彼時的拜登大概沒想到,不久之後,一家被美國“卡脖子”的中企傳出好消息。
據悉,科大訊飛是2019年10月8日第一批被列在美國實體清單的中企之一,而據國內媒體報道,在12月11日舉行的一場活動上,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分享了在被美國“卡脖子”後,中企怎麼找出路的經驗。杜蘭表示,目前情形下,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企業採取了大企業抱團取暖的策略。她説:“包括我們與華為的戰略合作,與很多上下游企業進行產業生態的互動,形成一個很好的自給自足的氛圍”。杜蘭説,即使美國明年在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嚴格限制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中國企業發展,但仍然不能阻擋中國企業創新的步伐。她還説:“甚至在一些與大的巨頭企業合作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自主研發的部分能力--因為有一些商業秘密的問題,我不能公開説--但我們已經具備超過美國最優秀企業的能力。”
除了有助於中企提升創新能力外,美國隨意揮舞的制裁大棒還讓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越走越近。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媒體報道,12月11日,拜登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已經向俄總統普京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將對俄羅斯的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他説,美國正與西方盟友討論一攬子經濟和金融制裁措施。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於當地時間12日回應稱,這一發言不會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鑑於俄美關係形勢依然嚴峻,俄方“沒有理由樂觀”。而在俄方作出這一表態的同一天,中方宣佈了一個消息--中俄高層將於12月15日舉行視頻會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表示,美西方動輒打着所謂民主、人權的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製造了很多麻煩。在這個問題上,中俄的立場是完全一致的。中俄將繼續在這方面加強密切溝通協作。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