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年過半百還對兒子“事事關心”?不懂退出的母親,活該兒媳不孝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關注過家庭類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2》的人,應該都對一個人印象比較深刻,就是演員于小彤的媽媽。

這位媽媽談及兒子的婚戀時,在節目中明確表示:“要是不聽我的,沒有户口本,我看你能不能登記。”她認為兒子的戀愛和婚姻都要她來把關,因為兒子不懂,自己是過來人比較懂。

看到這,你有沒有覺得這位媽媽很偏執,過於干涉孩子的事情了?這樣的媽媽總是對兒子不肯放手,就算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還是要對兒子事事幹涉,這確實讓人有些受不了了。其實現實生活中,同款媽媽卻不少。

年過半百還對兒子“事事關心”?不懂退出的母親,活該兒媳不孝

鄰居小露的婆婆就是這樣的人。

小露最近總是和婆婆吵架,原因是婆婆總是干涉他們夫妻的一些事情,大事幹擾,小事也不放過,就連丈夫的生活用品,婆婆都要操心要買什麼、不能買什麼,這讓小露很無奈。

而婆婆卻表示很委屈,她認為自己為了兒子兒媳婦操碎了心,卻換來了孩子們的不理解。但是,在這樣的事情裏面,究竟是兒媳婦過於不懂事,不理解婆婆的苦心,還是婆婆做的不對的?

其實,小露的婆婆就是我們常説到的“中國式婆婆”,對兒子事事關心、樣樣操勞,最後換不來兒子兒媳婦的好話,因為這樣的婆婆確實做錯了,錯在了她們對兒子的生活幹擾太多了,錯在了她們不懂得退出兒子的生活。

通常兒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媽媽就應該退出孩子的生活了,而不是一直“糾纏”兒子,事事都替他們操勞。

兒子到這個年紀,媽媽就該從生活中退出了,不懂退出活該晚年遭罪

那媽媽什麼時候退出兒子的生活,是最合適的時間點呢?

有育兒專家提到,在兒子12歲到15歲的時候,媽媽就要慢慢淡出兒子的生活了,這有利於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鍛鍊和實踐的能力。

同時,退出兒子的生活也是對兒子將來生活的一種保障,如果兒子總是生活在媽媽的廕庇之下,那麼孩子或許永遠都長不大,等到孩子結婚了,媽媽過於干涉兒子甚至會引起兒子家庭的矛盾,使得大家生活都不愉快。

就算兒子對母親的做法沒有意見,時間長了,媽媽自己也吃不消,晚年自己到了需要被人照顧的時候,卻發現兒子什麼事情都料理不好,後悔都晚了。

過度干涉兒女生活的父母,多半有這些特徵,希望你沒有

一、子女一有問題,媽媽立馬出面解決

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是一定的,但是如果過分關心,就會導致孩子像温室裏的花朵,不能夠經受打擊,有的媽媽會在孩子遇到一點問題的時候,就馬上為孩子出面解決,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

比如孩子在學校中遇到一些難題,和同學鬧矛盾,不懂得如何退出子女生活的母親,就會立馬去到學校或者找到這個同學,幫助孩子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而聰明的媽媽則是會適當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自行解決。

對於孩子的問題,媽媽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就會過得不好,就無法正確解決問題,甚至到孩子長大了,這種想法還是一直存在。

二、窺視子女隱私,孩子的一切都想了如指掌

有的父母不允許孩子存在自己的個人隱私,認為孩子有不能給父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好的事情。

這樣的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偷看孩子的日記本,偷看孩子的隱私,甚至有的父母還會在孩子的房間上裝上攝像頭,隨時隨地監控孩子的行為。

他們總是想從孩子的隱私中找出孩子的問題,並且向孩子表明他們不能夠有隱私,有什麼事情都要告訴父母,不然就是不對的。

這樣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如果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父母越是不讓有隱私,他們就越是要向父母引出更多的事情。

三、對子女的關心愛護,成了強烈的控制慾

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會對孩子進行一些保護的行為,但是有的父母就將基本的保護表現為強烈的控制慾,時時刻刻控制着孩子。

父母的控制慾強表現為讓孩子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會表現出很失望的態度,並且通常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理由來解釋這一切。

他們為孩子規劃了將來的路線、目標等等,讓孩子按照自己設置好的路走,而不是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讓孩子自己來把握自己的人生。

父母控制慾強烈的後果就是孩子容易沒有主見,也不會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變成“空心人”;由於父母的長期控制,導致孩子的叛逆情緒爆發,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四、干涉孩子的感情和社交,人生大事必須她來做主

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也終究會有他們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交圈。而有的父母就是總要干涉孩子的個人感情,干涉孩子的社交。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于小彤的媽媽,就一定要幫他把關結婚的問題,如果她不同意,户口本都不會給他。這樣的父母會幫孩子“鑑別”朋友,甚至幫兒子“挑選”媳婦,更甚者還會因為兒子和兒媳婦的關係而吃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判斷,父母不必一直干涉他們的個人感情和社交,只需在他們不解時提點一二即可,如果總是不放手,只會讓孩子的社交圈更窄,讓孩子的家庭更加不幸福。

孩子總是要成長的,父母們要在適當的時候退出子女的生活,做一個“幕後者”,默默地享受子女帶給自己快樂就可以了。

討論話題:以上關於父母干預孩子生活的表現,你有中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