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7點半,在位於豐台區西鐵營東路的北京急救中心南區分中心,停放急救車的大院早早便熱鬧起來。當天白班的急救醫生王克信正在車廂裏埋頭忙碌,從隨身攜帶的急救診箱、到心電圖機、呼吸機、監護儀、氧氣瓶……他逐一清點着這些大大小小的包和箱子,麻利地裝車、固定。
“開機調試一下設備、再查看一下急救藥品是否夠用……”跟搭檔、90後男護士孟繁宇交代完畢,王克信説:“我們每次出任務前,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9點06分,“有人暈倒”
“豐台婦幼保健院門口有人暈倒……”上午9點06分,王克信所在的急救車組接到了當日第一單任務。他一聲招呼,司機、護士和擔架員迅速上車出發。
不到2分鐘,急救車便抵達事發現場。當時,豐台婦幼保健院門口停着一輛三輪電動車,66歲的馬大爺坐在車上、緊閉雙眼、面色蒼白,額頭上滿是豆大的汗珠。“您現在感覺怎麼樣?”王克信快步上前查看老人的情況。
“剛才我們老兩口正在旁邊的菜市場買菜,他突然就説眼前發黑,緊跟着就站不住了……這個月初他腦梗住過一次院,才剛出院沒幾天。”馬大爺的老伴一臉焦急。
“先上車做一下檢查吧。”王克信和擔架員合力將老人扶上車,躺下。量血壓、測血糖、吸氧……發現老人沒戴口罩,王克信轉身從物資箱裏拿出一隻口罩,細心地幫老人戴上。
“體温36.3℃、血壓100/60……您出汗太多了,我們給您補點液。”説着,護士孟繁宇輕拍老人的左手,果斷進針,建立靜脈通路。
輸液沒一會兒,老人情況便有所好轉,不僅臉色紅潤起來,還能開口説兩句話了。“我早上沒吃飯,吃了降壓藥……”
“別擔心,現在天氣炎熱,您應該就是一過性低血壓暈厥。不放心的話,可以再去附近醫院檢查一下。”之後,經家屬同意,急救車將老人送到附近的北京豐台右安門醫院。
9點35分,有人因車禍受傷
9點35分左右,王克信與右安門醫院急診科搶救室的醫生完成交接。走出醫院大門時,他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濕了。“最近好多了,北京疫情形勢好轉後,我們出任務不用穿防護服了,之前那才像‘蒸桑拿’。”王克信説,南城老舊小區多,不少五六層的樓房沒裝電梯,搬抬病人時往往需要醫護人員協助擔架員。“幾乎每次任務結束時,大夥兒的衣服都跟水洗過一樣。”
對急救車內的物品進行消毒後,王克信他們直奔下一單任務。這次是去宣武醫院轉運一名車禍傷的患者到右安門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在將這名患者送達醫院後,王克信恰巧碰到了之前送過來的那位馬大爺,老人做完檢查,身體已無大礙,正準備離開醫院。看到王克信,老兩口連忙上前道謝。王克信叮囑老人:“天氣悶熱時儘量少外出。您本身有糖尿病,早晨一定記得吃早飯,低血糖也容易發生暈厥。”
午飯吃到一半,電動車撞了
昨天,室外最高氣温達36℃。可忙活了大半天,王克信他們卻連一口水都沒顧上喝。返回單位時,已臨近中午,王克信從食堂打了飯菜,緊着扒了幾口。“急救任務隨時會來,大家吃飯必須見縫插針。”然而,這頓飯才吃了一半,新任務又來了——西城區兩輛電動車相撞,有人受傷。王克信放下飯碗,轉身又出發了……
截至昨晚下班時,王克信所在的急救車組一共出了6次任務。當他拖着一身疲憊回到位於廊坊的家中時,已是晚上9點多。急救醫生的每個班,一干就是12小時以上。今年38歲的王克信從事院前急救工作已有八年之久,對他來説,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早已成為習慣。
平日裏,他不是在急救患者的現場,就是在趕赴現場的路上。對於這份職業,王克信有着自己的執着和理解:“每成功搶救一個病例,我心裏都特別有成就感。我們挽救的不僅是一條生命,更是一個家庭。”
甘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