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可以談判的事情,這話説的其實是有點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想想歷史上,哪次涉及領土的爭端不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輪迴。説到底,領土是可以談判的,就看你的肌肉強不強,壯不壯,在實力上有多少斤兩,這才是決定一個國家能不能喊出來領土不可談判這句話的底氣。
在古代的中國,我們一直稱自己是天朝大國,既然是大國,那就應當有大國的樣子。説實話,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國家也一樣,看着在自己膝下承歡的藩屬國們,想想那貢品,那阿諛奉承的虛情假意,那能夠行使的頤指氣使的舉動,往往會讓人難以忘懷,陶醉其中。而我們大國的樣子,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對領土的不在乎,自己肉多,割一塊給小兄弟也不心疼,所以,有時候領土卻是實可以談判的,或者説可以被用來賞賜的。
如古代的朝鮮,其國界很長時期大都處於大同江之南,這也是古代朝鮮的基本領土了。只是後來,由於中原王朝的動亂或者不重視,導致了朝鮮逐漸將領土邊界往北方推進,最終抵達到鴨綠江畔,徹底與中國劃江而治。只因朝鮮後來表現比較乖巧,最終這些領土就得到了中國的承認,直到現在,確實已成為既成事實了。
朝鮮如此,越南也不遑多讓,攫取領土的野心一刻也沒停止。清朝時期,彼時的越南還被稱為安南,由於與中國交往甚密,受中國文化薰陶較早,所以越南又有小中華之稱。越南自從明朝時期脱離中國以後,向北發展的意圖一直都沒有中斷過。當時的中越兩國邊界默認以大詛咒河為界,兩方相安無事。為啥是默認,要知道,當時越南是藩屬國,在天朝上國的眼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邊界不用劃分那麼清,畢竟你的也是我的。
隨着後來中國動亂,越南的手開始不老實了,漸漸地往北伸。越南人先是佔去了小白河以南的地區,看到中國毫無反應,又度過小白河,來到了小詛咒河,整整佔據了中國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在小白河一帶發現了大量的礦藏,中國官員開始翻檢史籍,最終發現原來這一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那就要回來吧。越南不服氣,上了封奏摺給雍正,言語懇切,畢恭畢敬,雍正心情大好,大筆一揮,給你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吧!
越南人心裏不服氣,畢竟對自己來説損失了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呢!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日子還是要過的,於是就鑼鼓喧鳴,風風光光的將雍正賜予的詔書迎回了國內。消息傳來,雍正真是太高興了,沒想到越南這麼聽話,於是,再次降下天恩雨露,賜予友邦,把那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給你吧,這下越南人雍正和大清是感激涕零,如同再生父母般的尊敬了。就這樣,這片土地不姓中,而是姓了越。
後來隨着帝國殖民主義的興起,法國佔領了越南地區,中國雖然不能與法國抗衡,但也是一方大國,於是兩邊就需要勘測邊界。可想而知,對於生活在邊界上的人們來説,面對金髮碧眼的法國人那可是需要勇氣的,人都是喜歡安逸,喜歡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的,由大清統治,自己習以為常了,若讓法國人統治,光看那長相就睡不着覺,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迴歸中國。
這些百姓們一邊抗議着一邊把原先的界樁往南移動,最終邊界確定後,中國收回了曾經“賞賜”給法國的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沒有拿回來完,但是好歹也有了點“功績”,可以吹噓一番了。事實上,這份功勞應該放在那羣願做中國人的民眾身上,而不應當成為清政府吹噓的依據。我們知道,中法大戰,清朝勝利,但最後卻得了一個“勝而敗”的結果,可想清政府在面對法國人時是何其的軟糯。
一百年後,當中國收回香港時,號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也曾經想耍賴,但是鄧公大手一揮,領土問題不容談判。這句話是不錯,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有了實力,話説的也應有底氣。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實力,氣概來自於實力,自信來自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