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停車場專賣鳳梨水果的林姓攤商,懷念陸客黃金時光。(圖片來源:港媒)
據台媒報道,今年在台灣菠蘿等水果的產銷旺季,今年島內水果卻遭遇銷路受阻、價格下跌、,賠錢賣不掉的困境。辛苦勞作的果農一籌莫展,面臨巨大經濟損失的困境,但卻沒見民進黨當局拿出什麼好辦法來解決問題。這又一次,暴露出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民生,只一心謀取政治利益的實質。
台灣的水果行業落入今天這般境地,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原因跟民進黨當局一門心思搞所謂“經濟去中脱鈎”有很大關係。
一直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和大陸“經濟脱鈎”,反覆強調台灣對大陸市場所謂依賴度過高,應該要“分散風險”,因此實施所謂“新南向政策”,企圖擴大與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在農產品方面,專門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平台營銷台灣水果,第一波措施就鎖定菠蘿、釋迦作為營銷品項。
不過事與願違,據台媒消息,台灣對“新南向”18國和地區出口佔比從21.2%連年下降至17.7%,具體到水果方面,2020年台灣對大陸的菠蘿、芒果、釋迦、蓮霧出口量分別是“新南向”國家和地區的100倍、100倍、200倍和600倍。
可見經濟規律並不以民進黨政客的意願為轉移,台灣根本離不開大陸市場,“新南向政策”的失敗,證明所謂和大陸“經濟脱鈎”只是部分島內政客的一廂情願而已。島內狹小的市場意味着台灣水果必須拓展外銷才有出路,而台灣水果最近、最大的銷售市場無疑是中國大陸。大陸也本着“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曾多次幫助台灣解決豐產水果滯銷問題。可見,維繫好大陸市場,才能真正解決好台灣果農的生計和出路問題。
要和平、要發展、要過好日子一直都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可惜,民進黨當局為了所謂“台獨”迷夢,不顧民生,一心謀取政治利益,不斷煽動島內“反中”“仇中”情緒,蓄意破壞兩岸關係,阻撓兩岸經貿和其它交流,導致台灣果農也成了犧牲品。(文/石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