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患難與共的朋友。”27日,伊朗外長扎裏夫在與來訪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共同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後表示。雙方均對該計劃予以高度評價,伊朗外交部稱,這將為伊中合作制定25年“路線圖”。中伊雙方尚未公佈全面合作計劃的具體內容,但一些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迫不及待地投來狐疑目光。美國彭博社稱,中國與伊朗的合作協議是“對美國的挑戰”。這種論調與有的西方國家拉幫結派打壓別國的零和思維可謂如出一轍,但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追求互利合作的大勢格格不入。正如王毅在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見時所説,全面合作計劃將為推進中伊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作出整體規劃,不僅將造福兩國人民,也將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作出中伊貢獻。王毅還強調,中方願同伊方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反對強權霸凌行徑,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共同捍衞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伊朗期待擴大對華合作
27日,王毅在德黑蘭同伊朗外長扎裏夫舉行會談。他表示,2016年1月,中國和伊朗就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達成一份全面合作計劃。經過雙方共同努力,我們今天將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挖掘兩國在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潛力,規劃長遠合作前景。扎裏夫表示,伊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加強對華合作是伊方作出的戰略選擇。雙方簽署全面合作計劃將為進一步加強兩國互利合作注入新動力。伊方感謝中方堅定支持伊朗反對美國非法單邊制裁。伊方同樣反對一些西方勢力對中國無理施壓,將堅決與中國站在一起。伊方期待參加北京冬奧會,將抵制任何破壞冬奧會的圖謀。
會談後,兩國外長共同簽署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伊朗國家電視台全程直播了王毅與扎裏夫的會面以及全面合作計劃的簽署過程。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簽署合作計劃意味着伊中全面戰略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
路透社用“里程碑式的25年合作協議”形容中伊全面合作計劃。報道稱,該計劃進一步將伊朗納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預計將包括中國在伊朗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提卜扎德説,這項計劃是貿易、經濟和運輸合作的“路線圖”,特別是在私營經濟領域。
伊朗是一個擁有8000多萬人口的大市場,潛力巨大。美聯社稱,這是伊朗首次與世界大國簽署如此長遠的合作計劃。近年來,伊朗和中國每年貿易額約為200億美元。由於油價下跌以及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制裁,這一數字較2014年的近520億美元有所下降。
伊朗伊斯蘭學生通訊社稱,這份計劃最重要的意義是,擴大兩國在貿易、經濟等各個領域的關係。伊朗早就應該與中國簽署實施這樣的合作計劃,中國在全球發展領域已經獲得了很高地位。一些專家認為,並不是只有伊朗與中國簽訂了類似的合作計劃。隨着中國在全球的地位日益增長,許多國家都更加認真地定義與中國的戰略關係,而且早於伊朗與中國簽署合作計劃。中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領域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伊朗與中國簽訂計劃將進一步加深兩國合作空間,有利於伊朗經濟發展。
美媒聲稱“挑戰美國”
儘管中伊雙方並未公佈合作計劃具體內容,但一些戴慣有色眼鏡的西方媒體仍舊是充滿疑慮的模樣。《紐約時報》27日稱,合作計劃可能會增強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削弱美國孤立伊朗的企圖。這次訪問反映了中國日益增長的雄心,中國希望在數十年來一直是美國戰略重心的中東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報道還依據一份“去年獲得的18頁草案”宣稱,“中國同意在25年內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換取穩定的石油供應,為其不斷增長的經濟提供能源”。
《紐約時報》還挑撥稱,伊朗官員稱與北京的合作計劃是一大突破,但批評人士抱怨談判缺乏透明度,稱協議“是出賣伊朗資源”。報道聲稱,協議中雄心勃勃的項目會有多少成為現實尚待觀察。如果伊核協議完全崩潰,中國企業可能因與伊朗合作而面臨華盛頓的制裁。
彭博社更是直接將標題定在“中國與伊朗簽署25年合作計劃,挑戰美國”上。報道聲稱,北京和德黑蘭之間的合作對美國拜登政府來説是一個挑戰。與中國達成合作計劃之際,伊朗與美國重啓核協議的努力卻陷入停滯。三年前特朗普放棄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制裁,如今拜登政府表示願意重新與伊朗接觸,但雙方尚未同意會面。
相比美媒的一知半解和各種挑刺,伊朗官方通訊社伊通社的報道顯然更嚴謹、更客觀。報道稱,合作計劃強調支持多邊主義,支持各國享有平等主權,是朝着地區與國際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方向制定的,不反對任何第三方,不干涉任何國家的事務。計劃沒有量化雙方合作的前景,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戰略前景,因此不包含任何具體數字,包括投資或金融數額。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看來,美媒不清不楚地拋出一個所謂的投資數字,有誤導嫌疑。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有關中伊合作“挑戰美國”的説法,只能説是美媒單方面的解讀。中伊之間合作的歷史很長,伊朗又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這個背景下加深雙邊的經貿聯繫,是非常正常的。中伊全面合作計劃是互利共贏的,對伊朗來説,有可能成為突破單邊制裁遊戲的出口,加強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來説,我們也需要伊朗的油氣,有利於保障能源安全。“這是兩國從自身需求出發,本着互利共贏的想法去開展合作的成果。”
中國外交在行動
結束伊朗行程後,王毅27日至28日訪問阿聯酋。王毅此行之前還訪問了沙特和土耳其,另外行程單上還有巴林和阿曼。在美國等少數國家以“新疆人權問題”為藉口打壓中國之際,中東伊斯蘭國家則紛紛對中國表示支持。比如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在與王毅會談時表示,土方恪守一箇中國原則,致力於進一步提升土中戰略合作關係,不會參與任何反華行動。相比之下,少數打着“人權”旗號的西方國家的虛偽再明顯不過。
“中東在線”網站稱,中國外長密集出訪中東六國,凸顯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傳統關係在當前環境下更加重要,兩者合作對世界安全意義重大。文章稱,在面臨西方國家壓力下,中國外交正主動出擊、積極行動,以期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敵意和圍困。中國外長此次中東行,是中國整體積極外交行動的一部分。
同樣密集出訪的還有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他於24日至31日先後赴匈牙利、塞爾維亞、希臘、北馬其頓訪問。亞洲時報在線27日將這些國家形容為“歐亞大陸的多個關鍵節點”。26日訪問塞爾維亞期間,魏鳳和專程到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弔烈士。他強調,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中國軍隊絕不允許這樣的歷史重演,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決心捍衞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環球時報駐伊朗、埃及特約特派記者 包小龍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李雪)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