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測“警報員”蔣海昆:國內地震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只需2分鐘

參加工作36年,2000年12月入黨,蔣海昆一直工作在地震監測預報第一線。

“從地震的周、月、年度震情會商到地震預測方法研究,再到汶川、玉樹等顯著地震事件的現場應急工作,我見證了幾十年來我們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可以説是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如今,蔣海昆是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黨委委員、科技委主任,二級研究員。

地震預測“警報員”蔣海昆:國內地震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只需2分鐘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黨委委員、科技委主任 蔣海昆

6月18日,中宣部就“為安全守護 為生命逆行”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應急管理系統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蔣海昆介紹,到目前為止,地震預測仍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難題。但是隻要不懈努力,一定能夠有所突破。

國內地震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只需2分鐘

作為從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蔣海昆説,從地震台網中心承擔的各項職責來看,體會最深的是地震監測能力的顯著提升。無論是在地震站網的密度,地震定位的準確性,以及數據服務產品的豐富程度來看,這些年來都有明顯的提升。

蔣海昆介紹,這幾年來,地震監測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現在我們國內地震的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是2分鐘,這個是自動定位的結果,人工修訂的正式速報大概是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比以前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蔣海昆表示,地震台網中心也在積極融入“全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積極開展爆破、塌陷等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速報。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定位時間,從以前的一個多小時縮短到現在的20分鐘。隨着“地震應急一張圖”、“地震信息服務平台”的落地,為地震應急指揮提供高效的信息保障。現在,地震速報微博每年閲讀量超過20億,地震信息能在一分鐘之內覆蓋到上億網民。

1976年唐山地震需開車到北京彙報

今年青海瑪多地震9分鐘實現地震定位

蔣海昆説,從地震定位時間來看,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在北京的邊上,但是當時的台網幾個小時都沒有定位出來地震到底發生在哪裏,直到唐山的同志開車到北京向中央彙報,才知道地震是在唐山發生的。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地震定位用了13分鐘。今年5月22日青海瑪多地震,發生在監測能力相對弱的區域,僅僅用了9分鐘。一方面地震定位時間顯著縮短,另一方面地震定位精度明顯提高,對地震應急指揮、抗震救災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條件保障。

談到地震監測預報研究這個“冷板凳”行業,蔣海昆説,之所以有一批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的科學家繼續堅持在這個行業,有三點原因。一是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黨員,既然選擇了這樣一個職業,我們義不容辭。”蔣海昆説,自己到過很多地震現場,現場看到地震災害給人民羣眾帶來的傷害,大家心裏都非常難過,所以更加堅定做好“人民守夜人”、保護人民安全的決心,繼續堅持地震監測預報研究。

二是前輩的引領。蔣海昆講述,地震系統有個好的傳統,有一批兢兢業業不計得失的科學家,例如我國著名的構造物理學家馬瑾院士。2018年8月9號,馬院士帶領大家討論科學問題,一整天,包括中午在會議室吃盒飯的時候還都不停歇。但是當天晚上,馬瑾院士卻突發疾病離開了大家。“有這樣一批學風高尚、思想睿智的前輩引領,我覺得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三是科學進步的需要。蔣海昆説,任何一個冷門的科學都需要有人去探索,只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在科學探索問題上,蔣海昆説,他相信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一定有我。”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柴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地震預測“警報員”蔣海昆:國內地震自動速報定位時間大概只需2分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