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重温《人到中年》發現:中年人的最好活法是,換一種方式存錢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綜合

本文是《女性課堂:自我發展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

專欄講師:説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

在由馮遠征主演的電視劇《人到中年》裏,描述了中年人最為簡單且現實的生活。

讓我們明白了在中年人的世界裏會默默的流眼淚,有極度的悲傷,更有着雞毛蒜皮的算計和爭吵,當然在這其中還充斥着滿滿的親情和愛。

在劇中,田文傑與丈夫賀立一直為了生活,努力工作着,幻想着有一天購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

到了中年,他們用了半生積蓄,購買了一套房子,想要過屬於兩個人的二人世界,內心充滿着喜悦和激動。

然而步入中年,很多事情都是情非得已的,他們需要照顧兩邊的老人,兄弟姐妹們也是各自推脱責任。

他們開始為了各種各樣的小事,忙的焦頭爛額,原本的二人世界的幻想破滅了,中年一點點的逼近了。

圍繞着很多中年人的話題,一定離不開攢錢買房,他們努力工作,捨不得吃,捨不得花,把所有的錢都攢起來,並且為了這種行為樂此不疲。

攢錢更多為了獲得踏實感

中年人的世界裏充斥着大量的焦慮,所以對於他們來説,攢錢便成為了化解焦慮最好的鑰匙。

很多人會把這種焦慮的來源歸結為金錢本身,因為父母看病需要錢,孩子上學也需要錢。

當他手中的錢積攢的越來越多的時候,他才能夠獲得內心的踏實感。

這種為了攢錢而拼命努力的活法,讓很多中年人其實喘不過氣,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説:自己就像是一部賺錢的機器,每天不停的遊走在掙錢和存錢之中,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但與此同時,也漸漸失去了曾經的樂趣。

中年羣體之間存在着“羊羣效應”

人到中年一些開始盲目跟風,進行存錢或者説投資買房,經濟學把這稱之為羊羣效應,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説的從眾心理。

別人都那麼做,所以我也那麼做,才能夠感覺自己在跟着生活的節奏走,但是你要明白自己和別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你們的選擇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我反倒是認為人到中年,最聰明的活法就是:換一種方式“存錢”,那就是自我投資。

一、知識儲備的投資

中年時期對於任何人來説,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如果你能夠在這個時期進行自我的提高,那麼勢必會對你以後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中年階段,個體本身的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都有了一定的儲備量,如何將這些經驗更好的運用到生活中,那麼一定需要發揮你本身的能力。

對於知識的投資,對於中年人來説是提升自己能力的關鍵點,與其你把錢放在銀行裏,不如花一點錢去學習一些知識,學習一些技能。

當你能夠去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你就會把很多的東西融會貫通,你也就掌握了生活的技能。

個體本身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時,他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不會輕易的退縮,也不會被情緒所打擾,因為它本身就是自信的。

二、有效社交的投資

個體本身具有獨立性,同時也具有社會屬性,我們需要融入到羣體當中,那麼勢必就要進行人脈的投資,對於很多中年人來説,一個健康的圈子,一個廣泛的人脈,對於他提升自我來説,則是至關重要的。

人脈的投資並非要求我們廣泛地去交一些酒肉朋友,而是要選擇性的進行投資。

首先,你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麼,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才會覺得開心,這類人羣又具備什麼樣的特點。

其次在你和他們相處的時候,不僅僅要當一個享受者的角色,而是懂得在這些關係裏去付出自己。

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往來,關鍵在於你如何去滿足別人的需求,你以一個什麼樣的動機去滿足對方。

我們會發現當你有了一個健康且完備的人脈關係之後,你做任何的事情的時候,都會變得特別容易。

只有我們懂得自我投資,去努力的提升自己,才能激發出個體本身最大的價值。

自我價值是個體在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對社會和他人做出的一種貢獻。

同樣,自我價值也包含着個體本身的自尊,自愛,自信。

作為一箇中年人,當你覺得自己被現實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你就應該學着換一種活法,這非但不會打亂你的生活節奏,還有可能幫助你去直面於問題,可以更好的去生活。

參考資料:《心理學》、《部分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