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最近一段時間表現出了極為強硬的反華姿態,其盟友也是爭相沖向前爭當馬前卒。其中,日本和澳大利亞就是反華中的兩大“急先鋒”。自中印發生邊境矛盾衝突後,印度也加入其中。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三國在最近又搞小動作了。
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開始商討一項三邊“供應鏈彈性倡議”。這個倡議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擺脱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在疫情暴發期間,世界上多個國家都意識到了已經無法離開中國製造,很多國家對此欣然處之,還希望藉此與中國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確保供應鏈的完整和強大。
還有一部分國家抱着自食其力的心態,試圖不再依賴中國生產。德國就是其中之一。在疫情期間,德國的口罩進口基本上都來自於中國。為了能夠避免對進口的依賴,德國政府準備採取自救,很多德國企業紛紛轉型成口罩製造廠,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們意識到口罩廠想在短期內達到標準並盈利實在困難,就放棄了口罩自救。
而這次由日本率先提出的這項協議,就是為了擺脱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以此來抗衡中國,並組建一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供應鏈聯盟。”
有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已經通過經濟產業省和印度方面已經有所接觸,還表明希望印度能夠採取一些主動行動。但印度官方人士則透露,目前印度政府還在非常慎重的考慮這一項提議。一般來説,印度政府會對任何此類提議都謹慎考慮,但這一次似乎採納了相關呼籲所以決定要讓印度成為一個潛在的全球“供應鏈中心”。
這個呼籲其實也很顯然,就是因為印度希望自己成為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甚至希望能夠取代中國。總理莫迪在最近的演講中也曾提到過此類觀點。
所以,這對印度而言是一次機會,可是否能夠成功還有待商榷。
消息人士還透露,這次印日澳三國就此事如果能夠達成諒解備忘錄,可能供應鏈彈性倡議會向有10個成員國的東盟開放。
印度方面將很快做出是否加入的決定,而澳大利亞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該國正在和多個夥伴合作,並沒有證實是否正在與日印兩國達成協議。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雖然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在各個領域都有優勢,但這三個國家組成供應鏈聯盟乍一聽似乎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果他們的計劃帶有濃厚的政治目的,想借此來孤立、打壓中國,那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日本在高端技術上佔有一定優勢,印度有着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人口,澳大利亞在技術水平上雖然不算世界前列,但也算是中規中矩。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三個國家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性反而越來越重,雖然他們想盡辦法擺脱這一現狀,但其實並不容易。
中國的製造能力和消費能力是這三個國家無法取代的,即便這三國形成了供應鏈聯盟,可能終端市場也無法承擔產品的消耗。加上這三國組合供應鏈可能很難滿足三方的需求,三個國家各有各的發展情況。如果三國政府出面強行撮合,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可能會因為某些利益問題使得聯盟破裂。
所以,這次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三國聯手更大的意義還是試圖在政治上孤立和打壓中國。日本迫切希望能夠加入五眼聯盟,這次的聯盟更像是一張投名狀。而印度國內的民族情緒高漲,在這個時候再炒一波熱度不僅可以轉移國內民眾關於疫情的注意力,還可以加深民眾對印度政府“手段強硬”的看法。至於澳大利亞選擇加入印度和日本的聯盟,很可能是因為在今年5月份,中國曾根據貿易救濟調查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税的報復手段。
但不管怎樣,這三國各懷鬼胎,詭計是不會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