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怎麼來的?

  導語:年者,為人類社會紀曆。伏羲以前稱為“載”,伏羲時期稱為“歲”,繼伏羲之後稱為“年”。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漢族民間主要有幾種説法?

  年是什麼?

  年又稱過年,即春節,是漢民族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據《古書解讀初探》一書中説道:“必先有禾之種植,而後有年字之發生,年生於禾,非禾生於年。”故《説文》曰:“秊,谷孰也。”《尚書正義》引孫炎亦曰:“年,取禾穀一熟也。”

  年字的演變

  其實,從甲骨文的“年”字就可以知道,“年”最初是一人揹負成熟的禾的形象,其實就是“年成”、“收成”,後來才引申作為“年”這一計時單位。

  年的產生與農耕生活密切相關。它最初是指莊稼的一個成長週期。西周的農夫在農曆的十一月間慶祝豐收和新年的到來,這被認定為是新年的習俗起源。但這時的年沒有固定在某一天。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確定農曆的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春節開始定型。

  傳統的“中國年”從中國陰曆冬至節氣開始,到農曆二月初二“龍頭節”結束,包含了冬至、臘八、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五“破五”、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和二月初二“龍頭節”,共9個重要的節日,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遠遠超過西方聖誕節的時間跨度與熱烈火爆,俗稱“中國年·九節日”。

  經過幾千年的演化,中國年文化已成為全球華人團圓共慶的標誌性節日。如今,世界各國更興起全球喜迎中國年的時尚風潮。

  年是怎麼來的?

  年者,為人類社會紀曆。伏羲以前稱為“載”,伏羲時期稱為“歲”,繼伏羲之後稱為“年”。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漢族民間主要有幾種説法:

  版本一

  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年”的怪獸,又名“夕”,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冬天,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天,鄉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着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户老婆婆説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竟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大家也把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而在這一天,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漢族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過年春節是我國人民的佳節,它象徵着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託着希望。

  版本二

  很久很久以前,兇猛貪婪的怪獸“夕”,每到臘月便帶領着手下“貪”等眾多山海怪獸一起出來為害人間。

  當年為伏羲大帝揹負河圖洛書的龍馬瑞獸“大年”和神龜瑞獸“小年”,帶領人們巧妙藉助“夕”害怕“紅色、聲響和光亮”的特點,運用“鞭炮、對聯、燈籠”戰勝了“夕”,並最終用北斗七星化成七星神山壓住了“夕”。

  傳説七星神山壓住了“夕”,人們便發明了“歲”字,於是中國人臘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就有了“除夕守歲”和“迎年拜年”的習俗。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的龍馬精神更成為中國年精神的精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6 字。

轉載請註明: “年”是怎麼來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