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個月,農業農村部分別與生態環境部、財政部下發專門通知,要求強化養殖污染監管及繼續中央財政支持。農業農村部還在本月初召開視頻會議,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一時行業裏關於新一輪“環保風暴”的議論四起。
事實上,在農業農村部2月底公佈的《2020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中,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便與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一道並列今年的兩大硬任務。更早前的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規模養殖場提前一年達到100%。
作為我國畜牧業發展史上第一個專門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利用出台的指導性文件,國辦的《意見》成為此後幾年該領域工作的總體目標。
據瞭解,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已達到7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了93%,非常接近原定的目標。儘管近年有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對行業的重重衝擊,相關主管部門對推動目標實現的決心仍是堅定不移。
1
存在問題
隨着我國畜禽養殖的日益專業化和規模化,傳統的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逐漸淡出。畜牧業在有效保障城鄉居民肉蛋奶供應的同時,也伴生了大量的畜禽糞污。據官方統計,全國每年產生畜禽糞污總量將近40億噸,畜禽養殖業排放物化學需氧量1268萬噸,佔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6%,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從2015年起,畜禽糞污問題開始引起政府和行業的高度重視。在2016年8月農業部等六部委制定的《關於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的方案》中,即要求探索畜禽糞污利用的有效技術路徑。按照當時的設想,對於畜禽糞污,要圍繞收集、處理、終端產品利用等關鍵環節,促進資源化利用。
在國辦《意見》發佈的當年底,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和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分別為64%和65%。到了2018年底,這兩項指標均提高至74%,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6%。
根據農業農村部去年底通報的2018年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專項評估結果,在全國所有省市區中,福建、安徽、江蘇、北京、重慶、江西、湖北、山東等8個省份的農業農村部門被評為優秀等次,其餘省份均為合格,其中新疆和黑龍江位列末次。該通報亦指出了全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地區工作推進不力。部分地區財政投入少,特別是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支持政策不足,三分之一省份沒有安排省級專項資金進行支持。部分地區沒有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作為硬任務、硬指標,把養豬和環保、美麗鄉村對立起來,甚至搞“無豬市”“無豬縣”。
二是終端利用渠道仍未完全打通。部分地區項目實施進度慢,整縣治理思路不清晰,畜禽糞肥施用機械推廣滯後,就近就地利用的市場化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地區能源化利用尚未破題,缺乏生物天然氣接入城市燃氣管網、沼氣發電併網運行的成熟商業模式,畜禽糞污處理可持續運行難度大。
三是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配套率低。部分地區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不齊全,全國裝備配套率與預期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區對大型規模養殖場的驗收工作進展滯後,未能及時出具符合要求的配套驗收證明。
四是直聯直報信息系統填報不規範。部分省份工作重視不夠,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逐級審核責任落實不到位,影響系統填報數據質量,有的縣設施裝備配套證明材料不符合要求,有的縣數據不全,有的縣數據虛高。
02
技術模式
楊振海
2018年,時任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楊振海介紹過總站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梳理出的三大類九種典型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分別是種養結合類、清潔回用類和達標排放類。第一類模式下包括糞污全量還田、糞便堆肥利用、糞污能源化利用、糞水肥料化利用四種,第二類下包括糞便基質化利用、糞便墊料化利用、糞便飼料化利用、糞便燃料化利用四種。
楊振海特別指出,第三類的糞水達標排放模式成本高、難度大,在當前養殖業生產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其僅宜作為一種技術儲備。
其中糞污全量還田亦是此次農業農村部與生態環境部聯合通知中着力鼓勵的模式。據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國學教授介紹,糞污全量還田模式的關鍵技術包括了糞污處理、儲存和專業化施用,適用於水泡糞工藝或自動刮糞回沖工藝,糞污的總固體含量應小於15%,且需要擁有與糞污養分量相配套的農田。他表示,全量還田技術還做不到100%物質和能量利用,應進一步研發更有效的集收集、處理、儲存、回用與一體的智能化高效集成技術,在技術和模式上進一步挖掘,應建設全量還田長效運行機制,從管理和補貼上要有相應辦法。
而在農業農村部公佈的2018年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中,作為糞便堆肥利用模式一部分的“異位發酵牀處理豬場糞污技術”入選。
“異位發酵牀”模式是指糞污通過漏縫地板進入底層或轉移到舍外,再利用墊料和微生物菌進行發酵分解。根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2017-2020年)》,這是一種在東部沿海和西南地區重點推廣的技術,其中採用“公司+農户”模式的家庭農場宜採用舍外發酵牀模式,規模生豬養殖場則宜採用高架發酵牀模式。
在2018年7月召開的異位發酵牀技術座談會上,山東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曲緒仙認為該技術的設計原理科學、沒問題,但是在實際推廣使用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當地的墊料資源和腐熟菌種、設施裝備的選用問題。四川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徐旭亦指出,異位發酵牀在四川是作為主推技術進行推廣,但該模式存在技術使用不熟練、墊料成本高、重金屬含量易超標、基礎建設和運行費用高等問題。
03
政治站位
正如農業農村部所指出,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是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治本之策。但由於我國種養主體分離,種地的不養豬,養豬的不種地,種養不匹配的問題普遍存在,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最後一公里”還沒有完全打通。
由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總畜牧師馬有祥、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悉數出席的視頻會議指出,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準確把握項目推進要求,切實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組織開展項目績效評價,確保中央資金使用安全,多措並舉加力推進項目儘快落地見效,通過項目示範帶動打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路徑。
會議還強調了四個方面的“狠抓”,即狠抓糞污處理設施配套,逐步提高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水平;狠抓畜禽糞肥還田利用,發展培育糞肥施用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糞肥低成本就地就近還田;狠抓日常監督管理,強化直聯直報系統數據填報和審核,加強對糞肥還田適用標準和利用過程管理;狠抓典型宣傳引導,總結典型經驗和案例,開展多種形式的推介活動。
財政部亦表示,2020年將繼續支持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非畜牧大縣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對於整縣推進項目,要全面提升養殖場户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兼顧畜禽糞肥田間貯存和利用設施建設,暢通糞肥還田利用渠道,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構建起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