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2005年11月6日,在首都仰光工作的緬甸中央公務員們收到了一份奇怪的通知。通知是由當時的軍政府下達的,要求所有人儘快做好準備,明天就將遷都內比都。

內比都歡迎你

(圖片:shutterstock@All Around Photo)▼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於是,在幾乎全無準備的情況下,很多公務員只能拋妻棄子,輕車簡從地來到了軍政府首長口中的新首都。滿目所及皆是荒蕪,這些中央公務員感覺自己徹底被整個世界遺忘了……

這不是緬甸歷史上第一次遷都,卻很可能是最讓人迷惑的一次。

曼德勒時代

現代緬甸是一個狹長,且被山河縱向切割嚴重的國家,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間雜其間,這也是緬甸多年來內亂不斷的根源。在這樣的領土結構上,要想找到一個讓各方都滿意,又能維持國家穩定的首都,並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

緬甸主體地形圖

其核心區是中部的伊洛瓦底江流域

周圍為眾多山地與高原環繞,其間夾雜其他河流

南部的仰光是其最重要出海口

中部曼德勒則是國內居中的交通和地理樞紐▼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在緬甸人的記憶裏,最有本土文化意義的首都應該數疆土中部的曼德勒。

緬甸中部曼德勒全城遍佈古蹟

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古都

(圖片:Tony Wu Studio / Shutterstock)▼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抗戰時期著名的滇緬公路就和這座城市有關。公路從雲南瑞麗陸地關口進入英屬緬甸後,便南下緬東北城市臘戎,再通過北撣邦鐵路通往緬甸中北部的核心城市曼德勒,最後南下去往仰光。海上物資入華則是沿着這條線逆向北上完成。

當時緬甸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已經建立了鐵路系統

但要到達中國大後方還要修不少公路

而且緬甸中部這條線在日軍壓力下很容易被切斷’▼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而對於緬甸人來説,曼德勒還是最後一個古王朝的王都阿瓦城的繼承者。南明永曆帝攜流亡朝廷一路南下時,就曾在此駐陛,為緬甸王所收留。

其實從這兩段歷史也能看出來,古代緬甸王國選擇在這裏定都,和想要加強與中國的聯繫不無關係。

阿瓦城離曼德勒很近

都在伊洛瓦底江緬甸境內的中間位置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畔,這條大河從雲南流向緬甸,是重要的跨境貿易管道。緬甸華人最早建立的在緬中心,就集中在曼德勒附近。近幾十年來雲南華人在緬落腳的第一站,也往往選在華人勢力較強的曼德勒而非經濟中心仰光。這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對古代商路的歷史繼承。

另一個緬甸的重要古都——蒲甘

也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在曼德勒和阿瓦城下游

(圖片:shutterstock@Milonk)▼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而從內部條件看,古代緬甸王朝選擇曼德勒,也符合國王控制全國邊遠之地的需求。

位於緬甸東部的撣邦高原和西部的若開山脈,將現代緬甸的國土切分成了涇渭分明的三部分:高原上的撣邦地區、西部沿海的若開地區和位於兩山之間的河谷核心區。

東部佔據很大面積的撣邦高原與泰族關係緊密

(很多人認為撣族和泰族是近親,遠比緬族人親)

這可能是曼德勒最大的意義所在

用首都的動員力防止東西兩大區域漸行漸遠▼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東西兩個部分雖然對核心區的影響力有限,但憑藉山川之險,並通過引入泰國、中國、印度等外部勢力,保存本地族羣的頑強存在卻是現實的。這使得緬甸古王國只能以核心區為中心,對外做極為有限的統治,叛亂時常發生,並可能來自任何方向,位置居中的曼德勒是一個平庸但安全的選擇。

著名的敏貢大佛塔,世界最大磚體佛塔遺蹟

位於伊洛瓦底江沿岸,曼德勒對岸

對緬甸這樣民族構成複雜的國家,宗教的作用更明顯

(圖片:shutterstock@TZIDO SUN)▼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但這種古代的內陸居中選擇,最終還是被殖民戰爭和新的交通體系改變了。

19世紀初,英國人通過海路來到緬甸西南部,並在此後一個世紀與緬甸爆發了三次英緬戰爭。對於志在打通北印度洋海上商路的英國殖民者來説,面向中緬貿易和平定內亂的內陸首都毫無吸引力,可用作港口的沿海城市才是他們的首選。

大英帝國通過戰爭將緬甸變為殖民地

也就將其從英國本土直至遠東的交通線進一步鞏固

此外,佔領緬甸也是與法國競爭東南亞的重要一步▼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從毛淡棉到仰光

英國人最早選擇的殖民地中心是今天緬甸孟邦的港口首府毛淡棉(穆爾曼)。原因也很簡單:這是一座位於薩爾温江(也就是怒江下游)三角洲的平原城市,與城市西側的毗盧島形成了天然的避風港,是來自海上的英國人最喜歡的類型。

毛淡棉離仰光不太遠,在安達曼海的東海岸

顯然其重點在於連接緬甸和馬來亞的殖民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毛淡棉與毗盧島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這裏特產的柚木,又是一種質地堅硬且不易膨脹收縮的優質木料,適於建造木船,以至當地野船廠的船比英國船隻更耐用。港口條件加上優質的船隻原材料供給,幫助毛淡棉一度上位成為了緬甸南部的中心城市。

1887年的英印蒸汽輪船

(圖片來自:wikipedia@A & J Inglis)▼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20世紀出的毛淡棉河口

(圖片來自:wikipedia@Arnold Wright)▼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但毛淡棉很難長期滿足作為整個緬甸殖民地首府的要求。它的位置畢竟過偏,已經臨近讓英國人並不放心的泰國勢力範圍。何況英國當時在緬甸的殖民地除了東南部的孟邦以外,還有西部的若開邦,以毛淡棉為中心管理若開邦,形同為自己製造了一塊飛地。

於是在第二次英緬戰爭勝利之後,英國殖民者將第一次戰爭中獲得的兩塊飛地通過肥沃的伊洛瓦底江流域聯繫在一起。新的殖民首府仰光,便是在此時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的。

重要的港口集中在西部海岸和東部海岸

中間難得有一個仰光,很適合協調整個緬甸的海運▼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仰光在古緬甸王朝中的存在感很弱。在英國人着意營建這個殖民基地之前,它留給緬甸人唯一的印象只有大金塔和作為貴族的海濱療養地。但其實它的港口條件很好,仰光河和巴戈河在城市東部匯流進入莫塔馬灣,下游河口寬而深,可通海船。

仰光並不是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

伊洛瓦底江下游形成廣闊的三角洲

這一地帶不適合建設港口,但可以發展為良田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接觸緬甸之初就在這裏建立了工廠和辦事處,如今新設殖民地首府不過是實現了當年就有的夢想。

英國殖民者也確實重視對這座樣板殖民首府的建設,派出軍隊和軍用工程師對新仰光進行了大規模重建,按照網格化的思路規劃了最早的港口區和配套設施。今天從高空俯瞰仰光河北岸的仰光城市樣貌,仍然能看出當年網格化建設留下的痕跡。

1868老照片上的緬甸大金塔

(圖片來自:wikipedia@Jackson, J)▼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新首府傾注了英國人大量的心血,也成為了真正的貿易和政治中心(隨着第三次英緬戰爭結束,曼德勒徹底衰敗)並吸引了大量緬甸人前來。海洋時代帶來的新奇與財富,在下緬甸的這座城市裏來回翻湧,迫使緬甸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的工作。

1911年的仰光地圖

相比曼德勒老城

仰光作為新一代經濟中心和首都的基礎已經很明顯

(圖片來自:wikipedia@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待二戰之後緬甸從英國人手中獨立,文化意義更高的曼德勒已經回不去了,他們只能選擇帶有大量殖民記憶的仰光作為首都。

二戰中遭到破壞的仰光市中心

雖然有損失,但地位已經無可動搖

(圖片來自:wikipedia)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鬼城般的首都

獨立後,緬甸並沒有走上順暢的自主之路,在族羣鬥爭的泥潭中深陷多年,文官政府對全國控制力極為有限,最終走上了軍政府道路。

但和世界上所有現代國家的軍政府一樣,緬甸軍政府也長期面臨執政合法性的質疑。從奈温將軍到他的繼任者們的時代,鐵腕統治和民眾反抗伴隨了緬甸半個多世紀。而作為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仰光,總是緬族核心區內反抗聲音最響亮的地區,鎮壓慘案不斷。

當然,奈温將軍並非緬甸軍政府的唯一掌權者

只是這一段漫長軍政府時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圖片來自:wikipedia@Moshe Pridan)▼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即使軍政府於21世紀初公佈了民主路線圖,宣稱將漸進推動民選政府上台之後,國內的反對聲音仍然不斷。軍政府本就面臨國內少數民族的挑戰,難以承受繼續長期在核心區與反對派纏鬥的壓力,最終決定把首都遷往遠離仰光的內比都。

緬甸省級行政區主要分為省和邦

這兩者的分佈非常分明

與平原/山地高原、緬族/其他民族的分佈高度相似

現在有多了一個內比都聯邦區▼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在遷都之前,內比都只是一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面對民眾和公務員的質疑,軍政府給出的理由是仰光位於海邊,容易受到來自海上的軍事威脅。但事實上,緬甸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對外戰爭,而人們也很難想象任何一場世界性戰爭或者東南亞的地區戰爭會率先以仰光為攻擊目標。

遷去內比都與其説是為了防禦外敵,不如説是為了對撣邦高原和若開地區加強控制,同時與仰光的反對派保持距離。

彷彿是一片風景優美的風水寶地

很適合平地起個首都?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有消息指出,內比都的興建工作從遷都前12個月就已經開始了。但軍政府有意隱瞞了這個消息,並在新城完全建成之後給人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以免反對勢力有時間組織反抗。前文述及的那些公務員,大多被迫不帶家眷前往新首都辦工,甚至有一些未婚的青年男性仰光市民也被拖到了內比都定居。

內比都總統府

(圖片:wikipedia@Prime Minister's Office)▼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據估計內比都的前期興建過程總共花費了40~50億美元。這對於當年GDP也不過60多億美元,且位列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的緬甸來説不是一個小數字。軍政府為了支持這座新首都,幾乎破產,但出於各種安全性上的考慮他們還是堅持完成了這個任務。

內比都國家議會,似乎有旅遊景點的潛質

(圖片:haton Chokpatara / Shutterstock)▼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而由於在規劃過程中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事工區”的政治設施上,內比都的居住配套設施幾乎為零。除了被迫遷來的公務員和少部分市民,這裏基本沒有自己的土著居民。政府又不讓帶妻兒,導致公務員們一度吃飯都有困難。這就造就了內比都的一道奇景:飯點在機關單位門口賣盒飯的大多是其他部門的公務員,而他們通過賣盒飯賺的錢(50美元/月),比薪水都高(20~30美元/月)。

國內不解的聲音很多,國外也有疑惑情緒,內比都究竟能否真正承擔首都功能遭到了所有人的懷疑。

內比都的荒疏程度感受一下....

而且這還不是城市郊區,可見自然環境應該是不錯的

(圖片來自:google map)▼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但軍政府似乎並不是很關心這一點。相反,為了讓大家承認內比都的價值,他們不僅為它配套了一座國際機場,還修建了大型體育館(承辦過一屆東南亞運動會)和大型會展中心,以及方圓一公里都沒有人煙的五星級酒店。

機場、火車站等等都建好了,就差客流量了...

(上圖:wikipedia@mohigan)

(上圖:wikipedia@Tetsuya Kitahata)▼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每到夜間,內比都便會變得比故都仰光更燈火璀璨,寬闊的14車道公路兩邊佈置着閃亮的燈火,甚至還能看到一座仰光大金塔的複製品。

可就是沒有人。

倒是蓋了一座比仰光大金塔還要大的大金塔

(圖片:shutterstock@milosk50)▼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根據官方的説法,這座首都裏有115萬居民,可幾乎所有去過內比都的外國記者和遊客都在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英國《衞報》記者這麼記錄他眼中的內比都:“街邊的珠寶店裏有40個展示櫃枱,有數十個員工,但完全沒有顧客。”

不過也確實做到了人與自然的相對和諧

(圖片:shutterstock@Amnat Phuthamrong)▼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各國大使館似乎也可以為記者的描述作證:直到10年後的今天,幾乎所有國家的駐緬大使館還都留在仰光。縱使軍政府已成往事,而昂山素季也在呼籲各國外交人員承認內比都的首都地位,可還是沒有人願意搬去300公里開外的這塊荒地。

(圖片:shutterstock@Chaton Chokpatara)▼▼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關於神秘的內比都,還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政治大佬們其實也都住在仰光。內比都國際機場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國際承運任務,其主要的修建目的之一,就是為大佬們提供私人航空通勤服務。白天在內比都開會,下班後兩個小時就可以返回燈紅酒綠的仰光。

而公務員和基層軍人,就只能選擇漫長的公路或是擁擠的火車,基本遠離仰光消費主義的毒害,保持了內心的堅定與純潔。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Oaklizm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10 字。

轉載請註明: 緬甸為什麼要換首都?|地球知識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