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説愛之深,責之切。可是捫心自問,真的只有責罵才能表達對孩子的愛嗎?説話是一門藝術,而家庭不僅僅是生活的地方,對於孩子來説家是港灣,是可以休息,可以撒嬌的地方。但是就因為家長的一些話,讓孩子不敢再在家裏吐露心聲,不敢表達自己,變得內向、自卑、暴躁。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的言行會一直影響着孩子的言行。大方、開朗的孩子一定有一個開明、幸福的家庭,這是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寶藏。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往往與父母的言行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説話的語氣,不僅對孩子的性格、脾氣、心理有着引導作用,也會影響着孩子的處事態度。
毀掉一個孩子有時候一句話就夠了,尤其是最傷孩子的幾句話,別整天掛在嘴邊而不自知,你還在對你的孩子説嘛?如果還在説,請嘴下留情。
1.“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吃個魚都能被刺卡住,你還能幹什麼!”
在家庭中,説話不注意語氣,總是用咄咄逼人的態度,哪怕是關心的話也能變成指責的話,漸漸地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想與父母溝通交流。可是父母往往不曾在意過這些細節,導致矛盾越來越多,距離也越發遙遠。
2.“不要你了”或者“把你賣掉”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或者“我就把你賣掉”,這種對於家長來説可能只是玩笑的話,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或許都説過,而且是對着一個很小的孩子説的,當時可能起到了很不錯的震懾作用。但是,你要知道你是一個心智成熟的大人,當然不會當真,但是這樣的話對於小孩子來説會當真,並且讓他覺得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話聽多了,對孩子來説可能就會對人缺乏信任感,長期就是惴惴不安,不敢相信別人,對家長就是唯唯諾諾,不敢拒絕。
3.“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好孩子”系列。不管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優秀,請不要老是拿外人來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其實很難激勵自己的孩子,反而會形成一種叛逆心理“我就是這樣,就是不如他怎麼了”,而且很不自信,不管是面對那個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是父母都會很自卑。他的生活也不會快樂,因為他一直處在模仿、學習別人的生活中,沒有經歷過真正屬於自己的成長過程。最可悲的是當他終於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又換了另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打壓他。
4.“不,不可以,不行”
都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自己選擇的事物總是持反對態度,一味地否定自己的孩子,這樣不能做,那樣不可以學,學了也沒用,等等這些話,都是導致孩子沒有自信、不敢與人交流的原罪。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安心的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如果父母長期否定和拒絕孩子的要求,他就會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心,不敢表現自己。
正如《非暴力溝通》中的一句話: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長期被指責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心理陰影,承受能力弱、孤僻、沒有主見、疏遠親人等等。對於家長來説,可能只是一次毫不在意的批評和打壓,但是對於孩子的心靈來説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更別説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更是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作為家長,在批評或責備孩子的時候,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平時要做好榜樣作用,從自身做起。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給他們足夠的關懷和愛才是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