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財“三高”騙局多 法官提示:對高息投資理財保持高度警惕
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呈增長趨勢。此類犯罪活動有哪些特點,如何識破套路避免入坑?法官提示投資者防範高收益、高返利、高回報的“三高”風險,為維權指點迷津。
7月10日,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對外通報了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審理情況。房山法院副院長高賀亮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呈現四大特點,包括犯罪危害具有隱蔽性,誘惑性強,涉案金額大、人員眾多,涉案公司組織結構嚴密、分工精細。
高賀亮提示,犯罪分子多借助資產管理公司、諮詢公司等合法形式進行“合法”外衣包裝,騙取公眾的信任,往往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包裝成為各種高大上的金融理財項目,以開展高收益投資項目為噱頭,以高返利來誘惑社會公眾進行投資。
據瞭解,有的犯罪分子針對普通人期望短期高回報、法律意識淡薄等特點,設置不同期限的投資產品,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誘惑投資人冒險存款。他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講座、組織聚會等方式,吸引投資者,許諾高收益、高回報、低風險,以此種方式誘騙投資者簽訂投資合同。
“涉案公司組織結構呈智能化、結構化、複雜化的趨勢,公司內部分工更加精細,設置有總部、財務部、宣傳部、業務部等部門,組織結構嚴密,犯罪的手段呈多樣化趨勢。”高賀亮坦然,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查處難度大。
為了進一步遏制此類犯罪行為發生,保護公眾的切身合法利益,維護良好的金融管理秩序,法院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違法犯罪行為的監測力度,建立非法集資信息共享機制,對涉眾型投資引發犯罪的新情況能及時信息共享和通報,及早發現疑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活動線索。相關職能部門明確重點監管責任,加大對此類犯罪活動的排查力度,以打促防,綜合治理。
投資者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依法維權。對此,房山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董傑表示,在日常投資理財中,要查看企業的經營資格、廣泛收集投資項目相關信息、對高息投資理財方式保持高度警惕。
董傑提示,如果不慎陷入非法集資泥潭,一要保持高度冷靜,收集並保存相關證據,諸如簽訂的委託理財協議書、銀行轉賬記錄、聊天記錄等;二要及時報警,如實向公安司法機關提供證言,並與公安司法機關保持及時溝通。(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