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真沒偷錢”,父親的一念之差,讓孩子再也沒能醒來
中國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上,與西方父母完全不同,尤其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彷彿已經深入了許多家長的腦海中。一旦孩子惹下麻煩或是犯了大錯,就對他們棍棒相加,認為這樣便能讓孩子改正。其實,這並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有時還會釀下大禍,後悔都來不及了。
小張有個7歲的孩子,從小調皮搗蛋,小張對其責罵多次更是進行過體罰,可孩子仍然不知悔改,甚至還做起了偷錢的事情。那天小張下班回來,發現卧室抽屜裏少了300塊錢,妻子常年在外打工並不回來,只有自己和兒子在家,自己沒有動過,那錢必然是被兒子拿走了。
兒子放學之後,小張就堵在門口問兒子:你有沒有看見抽屜裏的300塊錢?兒子因害怕被打,便騙父親:我真沒偷錢。然而,小張已經認定了是兒子拿的錢,見他犯錯不認,瞬間惱羞成怒,先是讓孩子罰站,隨後又拿衣架抽打了很長時間,直到兒子臉色鐵青的倒在地上,小張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並將兒子送往醫院。然而已為時過晚,兒子因受傷嚴重離開了這個世界。
小張懷疑兒子偷拿錢便對其進行了家暴,讓7歲的兒子永遠停留在了這個年齡。對此小張已後悔不已,但已於事無補。因此,在孩子偷東西時,家長應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才能正確教育,讓他們及時改正。
第一,沒有是非對錯的理念
當孩子分不清一件事是對是錯時,他們便會嘗試性的做一次,認為這種舉止無可厚非,並不知道自己偷拿東西會損害他人的利益,更不知道這是違法行為,只是因為自己想要那件東西,才會在未通知對方的前提下拿走罷了。
第二,掩耳盜鈴抱着僥倖心理
他們在偷東西時,為了防止被他人發現一定會做一些掩耳盜鈴的行為,與此同時也抱着僥倖心理,認為偶爾玩一下不會被別人發現,卻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自己做的事早晚都會有東窗事發的時候。
那麼,發現孩子存在偷竊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問孩子偷竊的目的
在孩子偷偷拿走一樣東西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為何要拿走這件東西,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
第二,確認孩子究竟是否存在偷竊行為
當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偷東西時,一定要先確認事情的真實性,查明究竟是孩子存心偷了東西,還是通知了物品的主人,被他人冤枉。畢竟,偷東西不是一件小事,若是因為誤會冤枉了孩子,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認為家人對自己不夠信任。
第三,理智對待,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身為家長也總有犯錯的時候,孩子犯錯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孩子偷東西之後,要對其進行適當性的教育和相應的懲罰,但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能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隨後要給孩子時間讓其改正。
畢竟,當孩子出錯之後,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過自新,不是為了發泄。用暴力的行為教育孩子,不僅會傷害他們的身體,還會讓孩子與自己產生隔閡,嚴重則會導致叛逆心加重,犯下不可饒恕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