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學者把脈:中國如何更多贏得國際信任

中新社多倫多6月11日電 題:加拿大華人學者把脈:中國如何更多贏得國際信任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在後疫情階段,面對國際社會的不同眼光,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學院訪問教授姜聞然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改變西方對華偏見仍需付出很多努力,任重而道遠。

“中國果斷行動 我不驚奇”

中國政府6月7日公佈約3.7萬字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從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就密切關注各方反應的姜聞然認為,疫情帶來的挑戰是嚴峻的,但中國採取的措施是果斷的。

在疫情早期,有西方媒體批評中國小題大做,也有的稱中國出現了所謂“管理危機”,還有人聲稱這是“中國版切爾諾貝利事件”。姜聞然曾與加拿大學者在主流英文報紙上就“中國是否正確應對了新冠病毒危機”撰文展開辯論。

“中國採取果斷行動,我並不驚奇。我驚奇的是,中國控制住疫情併成為全世界控制得最好的幾個國家之一。”姜聞然認為,中國此番反應比過去應對SARS等疫情時快了很多,對新冠病毒的控制成效“超出預想”。

他坦言,武漢當地政府初期應對存在不足,“但這是面對新病毒時正常的一些問題,每個國家都會有。”立場較公正的國際組織、專業媒體和醫、政、商界等人士都對中國抗疫舉措給予了較高評價。

姜聞然表示,用中國抗疫白皮書與國際上其他較客觀的研究報告等文獻進行對比,都不能得出中國在疫情初期有重大失誤的結論。而西方所謂中國“掩蓋疫情”“故意散佈病毒”等論調更是荒謬。

相較而言,美國淪為疫情“重災區”。“實際上是美國遇到了‘切爾諾貝利式’的危機,”姜聞然説,未來歷史學家會注意到美國政府在應對此次疫情上的失誤。

多擺事實講道理 贏得國際社會信任

姜聞然認為,中國對疫情的應對,也被西方政要、政策圈及其中國問題專家視為觀察中國崛起的一部分,而他們的看法也產生了分歧。

一種是恐懼,因為從公共健康危機中看到美西方對中國傳統產業能力和一些關鍵部門及生產鏈“依賴太重”,故從所謂安全角度出發,主張遏制中國、與中國“脱鈎”。另一種看法則認為,疫情暴露了非傳統安全問題的重要性。疫情是全人類面對的問題,這恰恰印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社會應強調不分割、不對立,不應抱持冷戰思維。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應如何更多地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姜聞然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吸取經驗教訓,出台一系列明確措施,及時彌補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衞生等領域體制或管理上的問題。

其次,在對外交流過程中,介紹中國政府抗疫舉措的同時,更多地講述中國民眾進行積極、有力配合的故事。

其三,多以擺事實、講道理的理性方式,用西方人易於接受的語言進行回應。姜聞然建議,中國官方或民間組織、權威媒體,與研究機構一同建立“事實核查數據庫”,由專家及時對失實信息進行糾正。

他並表示,今後白皮書不妨形成兼具階段性、連續性、應時性,可隨時更新的,適應社交媒體交流傳播的新模式。其效果更應似滴水穿石。

中國抗疫白皮書也強調了“國際合作”。姜聞然認為,中國的確務實且紮實地在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在美國屢屢“退羣”的情形下,中國更應做一個積極“入羣”的多邊合作倡導者。(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8 字。

轉載請註明: 加拿大華人學者把脈:中國如何更多贏得國際信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