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禁35年的萬億級市場,是否該解除封印了?

不管李書福和塗建華是否有企業利益考慮,他倆在兩會上的提案,讓已經爭議了35年的“禁限摩”在這個5月喧囂塵上。

作為汽車文化裏極其重要的一環,摩托車騎行文化現階段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國內汽車社會的文明進程,有網站就此發起的投票中,421萬參與者中一邊倒的支持解禁,可見民眾的呼聲並不比放開地攤少。

要討論解禁摩托車,先要追溯摩托車為什麼被禁

有個尷尬的事實是,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禁限摩托車的國家。這股風潮自1985年的北京開始,迅速向各地蔓延。到目前,全國共有200多個城市加入“禁限摩”陣營,而查閲了國內幾個城市的禁限摩緣由,無外乎污染高、飛車黨、違章多這三個原因。

尤其是霧霾等污染這幾年深入人心,國家對機動車不斷提高環保門檻,甚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摩托車也被要求實行國四排放標準。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四排放標準的某些項目指標,己經超過了現在正在歐盟執行的歐四排放標準要求,可以説在污染物排放限值方面執行的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摩托車排放標準。

機動車帶來的污染到底有多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曾在“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中表明,2009-2011年,京津冀地區PM2.5中,有約30%來源於汽車及其相關產業;鋼鐵化工電子等工業生產約佔35%;熱電廠排放約佔10%(5-20%);居民取暖、烹飪等約佔10%(5-20%),剩下的為其它來源。

對於PM2.5的來源比例分析,在不同研究中,隨地區、年份、季節、時段等的不同,結果會產生一些差異。但總的來説,絕大多數研究認同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在20-30%之間,機動車的確是大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國外其它城市的研究結果對此也有驗證:在巴黎、東京、洛杉磯的大氣顆粒物中,機動車所佔貢獻分別為30%、28%和23%。

但,這些城市都沒有霧霾。

一個被禁35年的萬億級市場,是否該解除封印了?

害怕摩托車增加污染?如果每個城市有三分之一的汽車替換為摩托車通勤,按照一般摩托車頂天1.0排量和一般汽車最低1.0排量對比,一輛1.6L排量的汽車同樣時間內排放的污染物是一輛0.2排量摩托車的8倍。

而在擁堵城市裏,同樣的路程,摩托車用時更少。污染物是增加還是減少,一目瞭然。

其次,安全和違章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南方常見的飛車黨多以摩托車為作案工具,一度讓民眾對摩托車印象極差。近些年隨着國家公安部門打擊力度加大,社會治安整體轉好,此類案件已經少之又少,何況大家現在錢都在手機裏,智能化時代並不是搶走就能用,飛車黨搶劫的標的物已經不復存在。

關於“肉包鐵”還是“鐵包肉”的討論,就像一個文化有先進也有落後的一面,不能簡單一刀切。成語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特別適用於摩托車文化,而現階段多數“摩友”正是這麼做的: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不炸街成了主流摩托車駕駛員的必修課。

況且相對於電動車羣體,摩托車駕駛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上牌照、買保險,違章等行為一樣要被扣分罰款,騎行者守規矩的自覺性更強。一些打着弱勢羣體旗號的外賣小哥違章率特別高,他們的工具車普遍都是電動車,因為沒人管。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摩托車在上世紀的諸多弊端已經沒有了生存環境。相反,摩托車已經成了節能減排、緩解擁堵、規範兩輪車以及汽車文化的重要部分。

一個被禁35年的萬億級市場,是否該解除封印了?

那麼,一旦放開摩托車,到底是好是壞?

疫情影響之下,民眾收入降低,相關製造產業受影響較大。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摩托車在國內被禁限後,這個產業的大量產品都以出口的形式給國家掙外匯呢。但是現在,國外疫情不知何時結束,這些摩托車企業出口受限,急需國內市場填補資金來源維持生存。

中國摩托車商會秘書長張洪波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摩托車產業經過69年發展,已經成了產業鏈齊全完善、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我國摩托車產業有近300家整車企業及近萬家配套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在廣州、重慶、浙江等地區,摩托車甚至成為地方的支柱產業,曾經連續21年摩托車全球產量第一、25年出口量世界第一。

這些輝煌的成就面臨着當下極大的困難。

2020年1-4 月,摩托車生產企業產品出口總額12.11 億美元,同比下降23.7%。整車出口量176.51 萬輛,同比下降21.11%;出口金額10.16 億美元,同比下降21.76%。摩托車發動機出口39.04 萬台,同比下降27.53%;出口金額0.59 億美元, 同比下降17.39%。沙灘車出口2.68 萬輛,同比下降21.54%; 出口金額0.59 億美元,同比下降17.39%。摩托車零部件出口金額0.62 億美元,同比下降50.07%。

張洪波分析,國內摩托車銷售從5月份開始逐步恢復到往年正常狀態。但疫情的原因導致居民收入減少,普通老百姓消費意識發生一定變化,可能影響預期消費,預計國內市場全年銷量將同比去年有所下降。

出口方面,張洪波從行業瞭解到的信息顯示:國外客户要求停止發貨和取消訂單現象嚴重,訂單量同比下降50%—80%、大部分企業六七月份幾乎沒有新訂單。如果全球疫情在五月份不能有效控制,八月份訂單不能恢復正常,他預測今年摩托車全年出口同比去年將可能下降40%,極端情況下甚至達到50%。

另外,摩托產品產品現在行業每年出口到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匯近百億美元,因為出口國家多,也是民生產品,曾經一度做為國家出口關注的晴雨表,現在也是商務部重點聯繫關注的二十五重點機電產品之一。

一個被禁35年的萬億級市場,是否該解除封印了?

這個行業面臨着巨大的困難。現在能理解李書福和塗建華提案“解禁摩托車”的初衷了吧?

在國內消費市場需要刺激的情況下,在地攤經濟已經逐步恢復並鼓勵的情況下,解禁摩托車會帶來怎樣的消費刺激?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現在摩托車產品已從過去的生產資料轉向休閒娛樂及短途代步工具,其文化味更濃,5萬元以上摩托車消費成為時尚和主流。在摩托車市場已不同以往的情況下,改善摩托車的消費及使用環境,正順應了這部分民眾的消費升級需求。

200多個“禁限摩”的城市,消費能力較強,由於交通的擁堵和停車的不便,消費者對摩托車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摩托車商會的調研發現,現在購買摩托車的城市消費者很多都是擁有汽車的人,摩托車是民眾的消費升級產品,不會影響汽車的剛需。

外賣等特殊行業如果使用摩托車或電動摩托車,納入機動車統一管理,不僅能杜絕違章和交通違法行為,還能刺激保有量已近千萬的行業升級換代交通工具。據預測,僅這一項便能每年能為國內摩托車市 場帶來300 萬輛的銷售增量,以及300 億元以上的市場消費。

此外,緩解擁堵是肉眼可見的現實。隨着國民素質不斷提高,摩托車駕駛者安全意識也不斷增強,加之城市交通擁堵,摩托車通行快、停車方便的優勢更加顯現。摩托車正不斷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歡迎,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摩托車應成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最佳工具之一。

張洪波分析預測,如果這200個城市給摩托車解禁並提供更大空間,將會給行業帶來約700萬輛的銷售增量,1400億元的國內市場消費增量。地攤經濟放開後,效果非常明顯,五菱都推出了地攤專用車,不僅能刺激消費,還能讓地攤以秩序方式存在。

而摩托車這個萬億級市場還在翹首以盼解禁,已經35年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被禁35年的萬億級市場,是否該解除封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