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隨着美大選深入,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將“更骯髒”

站在寫有“中國、世衞組織、民主黨、奧巴馬和媒體”選項的轉盤旁,美國總統特朗普琢磨着“今天該罵誰?”這幅在推特上流傳的漫畫,將一心甩鍋的美國政府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德媒:隨着美大選深入,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將“更骯髒”

20日,華盛頓選擇的是中國,策略是集中火力將攻擊推向新高潮。當天,特朗普連發數條推特指責中國。德國新聞電視台稱,“瘋子”“笨蛋”等用詞令國際社會震驚,還從沒有一個美國總統以這樣的方式批評另一個國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極力模仿老闆的腔調指責北京,白宮則發佈一份16頁報告“全方位”攻擊中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最新的選舉模型預測,疫情造成的衰退將令特朗普在大選中遭受“歷史性失敗”。這為美政府何以歇斯底里般攻擊中國提供了最直接的註解。在美國一些政客眼中,選舉顯然比人命重要。21日新冠病毒已令超過9.3萬美國人失去生命。“我們奉勸美國的個別政客把時間、精力多放在應對疫情上,而不是一門心思玩弄指責遊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1日的這番話顯得苦口婆心。

對華攻擊,美國的邏輯是什麼?在俄羅斯政治學家米赫耶夫看來,美國認為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沒有發展的權利。他在接受“俄羅斯1”電視台採訪時説,中國希望成為全球事務的參與者,美國的霸權主義模式和霸權戰略卻要阻止任何國家接近美國的水平。

“鷹與龍的爭鬥”,德國《時代週報》21日評論説,在過去幾週中,美國總統對北京的態度已經走到極端。可以肯定的是,隨着美國大選的深入,這種態度將“更骯髒”。美國CNBC網站也認為,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會在大選前進一步惡化。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説,在特朗普政府可能採取的行動方面,他“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

美國會發起新冷戰嗎?提出這個問題的德國《焦點》週刊21日稱,美國政府正在襲擊中國,從疫情到華為,再到對台售武等。中美關係緊張可能進一步危及本就脆弱的全球經濟復甦。儘管受到國際批評,特朗普政府仍然覺得自己處於更有利的地位,甚至要讓美國經濟與全球脱鈎。這一切讓人擔心會引發新的全球冷戰。

但德國《時代週報》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衝突不是新冷戰。該報説,與美蘇冷戰不同,美國與中國的聯繫太緊密了,美國無法像對蘇聯那樣隔離和遏制中國。特別是,中國對冷戰並不感興趣。它正巧妙地利用對手的弱點,來應對這個搖擺不定的超級大國的攻擊。

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宣佈成立共和黨的“中國工作組”,應對來自北京的“各種地緣政治威脅”。由於共和黨把強化對中國的敵意與向中國甩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的鍋緊密結合了起來,這成了該黨競選的核心戰略,民主黨議員沒有加入這個“中國工作組”。

近來推動猛攻中國的主要是特朗普政府、共和黨議員和親特朗普政府的保守派媒體,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競選操作。一些中國人因此產生了一個困惑:這股反華潮會不會是專為特朗普贏得勝選定製的,一旦大選結束就將消散掉大部分能量呢?

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幻想。針對中國的敵意經過這幾年的發酵已在美國社會中擴散開來,當前的反華潮的確有為特朗普選舉助力的因素,但它與美國的現實意識形態有相當高契合度。這一輪的加熱只會讓對華敵意進一步發酵,而不會有第二個結果。大選之後美國的對華政策也只會在這一發酵的慣性中延續或調整,而不可能“撥亂反正”。

無論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上台,對中國的“追責”都會繼續,它已成為動員美國社會與中國開展競爭和博弈的一種方式。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現在是民主黨在台上,那麼民主黨政府也會像特朗普政府一樣舉“追責中國”的旗。

中國崛起正在讓美國部分政治精英喪失理智,扭曲他們的一些基本判斷力。他們嚴重誇大“中國威脅”,不斷有焦慮、傲慢混雜在一起的失態表現,美國逐漸形成了聲討中國的“政治正確”,這嚴重影響了美國社會對與中國有關各種事情的客觀認知。

中國的體制與美國不同,很多事情上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美方極其熱衷於從他們的價值體系出發挑中國的毛病,有些時候不光是為了在國際上攻擊中國,而是他們真的認為自己那一套優越得不得了。這次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體制上的那麼多毛病,他們的精英們仍在自吹自擂,缺少起碼的反思精神。

他們在拿着放大鏡找中國的問題,中國哪個外交官説了一句什麼話,哪家主流媒體用了一個什麼詞,都可能被他們過度解讀,當成北京的“罪過”。其實中國很隱忍了,中美每一次輿論開仗都是美方主動挑起,美國從總統到國務卿再到議員往往集體上陣,而中方的回應者多數時候停留在外交部發言人和幾家主流媒體的級別。

中國需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我們首先要加強力量建設,這包括核心科技力量建設和軍事上的戰略力量建設。美國用尖端技術卡中國脖子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必須有這方面的底線思維和最壞準備。美國在中國近海的常規軍事力量優勢逐漸消融,但美國的核優勢仍是壓倒性的,它是美國對華軍事傲慢的最大支柱,所以中國擴大核武庫、強化戰略打擊能力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我們要切實加強團結世界更多國家,包括做美國盟友工作的綜合能力。為此要擴大與那些國家的共同利益,也要找到更多與它們的共同語言,爭取縮小而不是擴大與它們的分歧。要讓它們相信,一個強大的中國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中國與它們的各種分歧無礙我們對它們的尊重。

我們還需要做好自我心理調整。對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了,但不讓它變成美蘇冷戰式的對抗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大概率的。中國人“不怕美國”的最好表現就是不輕易被美方的挑釁激怒,我們要有與之戰略周旋的充分耐心。現在真正焦慮的是美國,我們的反應要有理有力有節,沉穩是中國自信最有説服力的表現。

另外中國人要有在很多時候需要“忍一忍”的戰略胸懷,對美國和對其他國家都是這樣。有美國“搞中國”,一些國家可能會藉機自提身價,出一些讓中國人不舒服言行。中方或做出反應,或策略性予以包容,但我們要知道,做老二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有時就是不如做一個讓人很放心的弱者更舒服。中國的宏觀主動性無疑越來越強,對進取中可能有的各種承受,我們需泰然處之。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5日説,白宮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組將逐步結束工作,隨後可能設立新的工作組着手恢復受疫情打擊的經濟。領導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組的副總統邁克·彭斯當天早些時候説,可能本月底或6月初向政府機構移交工作組的工作。

特朗普5日參觀亞利桑那州一家口罩工廠時説:“彭斯及工作組工作出色,但我們正在考慮另一種形式,這種形式關注安全和開放,我們可能會為此設立一個不同的工作組。”現場記者問這是否意味着宣佈抗擊疫情結束,特朗普回答:“不,完全不是。疫情結束,抗疫工作才結束。”

至於為何要逐步結束疫情應對工作組的工作,他説:“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國家在今後5年一直封控。”特朗普説,解散以後,工作組主要成員、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和協調員德博拉·伯克斯將繼續擔任應對新冠疫情的顧問。

彭斯當天早些時候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政府考慮在5月25日陣亡將士紀念日或6月初把工作組的工作移交給以“更傳統方式”開展工作的政府機構,已經開始與聯邦緊急措施署討論一項過渡方案。聯邦緊急措施署在向全國各地分發緊急物資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組負責協調醫療機構和各州政府等應對疫情的工作,同時向醫學專家徵求意見,從聯邦層面制訂防疫指導意見。3月成立以來,工作組幾乎每天開會。

路透社以疫情應對工作組多名成員為消息源報道,目前的工作重點是治療病患和研發疫苗等。報道説,特朗普政府決心加速疫苗研發,目標是今年秋季前生產出1億劑疫苗、年底前生產出3億劑。許多醫學專家建議,要驗證疫苗的安全有效性,需要12至18個月的臨牀試驗。

特朗普4月16日發佈解除防疫封鎖措施、推動經濟迴歸正軌的“三步走”方案,多州隨後放鬆限制措施,着手復工復產。路透社5日報道,民主黨及特朗普所屬的共和黨內一些政治人物認為他淡化疫情威脅以恢復經濟活動。

特朗普5日晚些時候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恢復經濟活動“可能會”令人因感染病毒死亡,但繼續採取限制措施同樣可能引發死亡,比如因自殺或吸毒過量。“看看現在的狀況,”他説,“民眾紛紛失業。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這正是我們在做的。”

法新社報道,着手解散工作組顯示特朗普政府不再把應對疫情作為每日首要任務。批評人士説,美國疫情形勢仍不樂觀,特朗普急於提振經濟,以便為今年競選連任“加分”。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5日視察西南部亞利桑那州一家醫療口罩工廠,但他沒有戴口罩。

特朗普當天下午抵達亞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視察霍尼韋爾國際公司N95口罩工廠並講話。他在視察時佩戴護目鏡,但始終未戴口罩。然而,廠裏一塊指示牌明確寫道:“注意:這片區域需要戴口罩,謝謝!”特朗普講話時,聽眾相隔一段距離而坐,絕大部分人戴口罩。

特朗普從華盛頓啓程前表示,他可能會在工廠裏戴口罩,只要那是他所説“需要戴口罩的環境”。他視察時,霍尼韋爾首席執行官達留斯·亞當奇克、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和其他一些隨行人員也沒有戴口罩。

這次活動是特朗普兩個月來首次離開華盛頓。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有意”選擇出行地點,希望能繼2016年總統選舉之後、在今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再次“拿下”亞利桑那州。不過,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目前在亞利桑那州的支持率落後於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4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隨着美大選深入,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將“更骯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