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長江流域多輪強降雨的累積,湖南的江河湖泊水位猛漲,截至7月27日,洞庭湖區19個水文站超警戒水位,城陵磯站水位高達34.7米,超過保證水位0.15米。
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水,有成千上萬的防汛人員,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抗洪一線,他們中有的多年在抗洪一線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絕活本領;有的利用科技感十足的抗洪利器在和洪水斗爭。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從抗洪一線帶回了報道。
“神兵”頻現抗洪一線
洪水面前,高科技應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因為上游持續來水,五門閘外湖站水位已經上漲到了34.72米,超出警戒水位1.52米,湖中綠油油的防洪林被淹沒,只露出頂端的樹冠,就像一片片長在水中的灌木。這裏的堤壩已經被洪水浸泡了二十多天,為了防範管湧和其他危險,200多名抗洪隊員正在進行拉網式排查。
洞庭湖區五門閘外湖站水位
拉網式排查
大通湖區河壩鎮外湖防汛抗旱一大隊技術員宋壽喜和張雲每天都要多次把閘門口劃定區域的漂浮物清理出去,確保大堤朝向內側的一面不發生管湧。
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河壩鎮外湖防汛抗旱一大隊技術員宋壽喜2017年6月,因為大堤長期被洪水浸泡,堤內發現了一個60釐米口徑的管湧,為了及時堵住管湧,出動了抗洪隊員上千名,人拉肩扛,整整連續在大堤上奮戰了12個小時。張雲回憶説,當時隊員們身上全部是濕的,肩也腫了,腰也很痛。
2017年上千名抗洪隊員人拉肩扛的搶險畫面大通湖區青壯年勞動力都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抗洪隊伍都是由年紀為五六十歲的中老年構成,勞動力不足,如果水位過高,一旦發生潰堤或者管湧,再像2017年一樣人拉肩扛運輸砂石的話,就會延誤時機,後果不堪設想。
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卜清華今年,巨型排砂船的加入,讓卜清華在面對險情時有了底氣。這6條排砂船總裝載量達到了26000噸,砂子在船中堆成了一個個五米高的小山,這個被稱為“以船代倉”的新模式,就是利用排沙船的巨大裝載能力將搶險所用的沙子、碎石、石礫裝載在排沙船上,在高洪水位出現大險的情況下,在10.35公里之內,保證搶險船隻10分鐘可以到達。
排砂船卜清華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搶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而以船代倉除了在運輸過程中方便快捷,在搶險戰鬥中更是效率極高。當天,內堤有一段出現了險情,一條裝滿石礫的排沙船幾分鐘就開到了運輸點,不到 20分鐘,就將400噸的砂石投放到了岸邊。卜清華説,如果靠人力的話,大概要400個人一天才能運輸完。
在洞庭湖的另一側,益陽市南縣茅草街道防汛大堤前,水文局應急監測隊副隊長李華和同事們使用聲學多普勒流速儀監測整個河道斷面的形狀,包括水下的地形、水深、水流的速度和整個斷面的流量。
聲學多普勒流速儀短短二十分鐘,流速儀在河水中穿行了一個來回,李華的電腦上就出現了一張實時的河道水流分析圖表。
河道水流分析圖表李華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河流,湖體的水流變化瞬息萬變,很多時候,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水的流速就會發生多次改變,準確快速地掌握水體變化,就能給防汛指揮部門提供有力的依據。而在江西九江彭澤縣芙蓉墩鎮的芙蓉河邊,來自湖南省的應急救援力量緊急馳援過來,協助加固堤壩。
他們使用的的砂石自動裝機模塊車,可以自動完成砂石裝填、入袋、打包、封口的全過程作業。相比傳統的人力裝袋,沙石自動裝機模塊車,還能在裝載完成後,用線將袋口密封,減少沙石在洪水衝擊下造成的流失,提高堤壩的穩固性。
砂石自動裝機模塊車在江西的抗洪一線,這個可以快速拼裝分解、在水面航行的“大傢伙”叫動力舟橋,因為不少通往災區的道路被淹,它能夠將推土機等重型作業車輛及時運達抗洪搶險一線,提升作業效率。
動力舟橋這台叫做“龍吸水”的應急排水搶險車,在發生內澇區域,能以每小時3000立方米的流量向外排水,是傳統抽水機的60倍。
“龍吸水”應急排水搶險車在大壩上,東華理工大學的團隊正在給堤壩做“CT”。堤壩上的每一個釘子連接着一條橙色的電纜,同時接着一個叫做“探地雷達”的箱子,依託電阻成像,可以形成完整的堤壩結構圖,對可能發生的邊坡滑塌、管湧等災害隱患進行實時預警。
“探地雷達”的箱子
堤壩結構圖
科學預警、及時應對
北斗衞星防災作用效果顯現!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在防汛抗洪中,科學預警正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7月6日下午,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發生了石門縣7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山體滑坡, 所幸無一人傷亡,這得益於當地的及時預警和轉移安置。
湖南省石門縣山體滑坡現場早在6月下旬,北斗衞星監測系統就發出了地質災害橙色預警,隨後,按照上級部門部署,潘坪村立刻對危險區涉及的6户、20名村民進行了提前轉移,在滑坡發生後,當地又及時轉移走疑似危險區的8户、13位村民。
危險區的村民及時轉移湖南寧鄉市寧峯村2017年遭受山體滑坡,村民姜冬秀家一樓被完全摧毀。現在她家房子周圍的北斗衞星高精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就像姜冬秀家的貼身保鏢,只要有異常,立刻就會發出預警。
北斗衞星高精度地質災害監測設備不僅是寧峯村,如今寧鄉市的90個地質災害點,都安裝上了北斗衞星高精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這套系統通過和北斗衞星聯動,利用各種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地表位移、深部位移、水位變化、降雨量等情況,可以計算得出一個位移精度。
寧鄉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佈情況這套系統不僅活躍在山體的地質災害監測中,而且在水庫的安全監測方面發揮起作用。監測預警系統,能夠及時的將壩體的位移變化和水上升速度有效地關聯起來,能夠提供防水的水位控制、泄洪以及壩體安全的關聯信息。
北斗衞星高精度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在防汛抗洪一線,不僅各種各樣的利器大顯身手,還有一些身懷絕技的“抗洪俠”。7月27日,大雨中,在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永豐閘旁,混沌的洪水裏,頭戴護目鏡,身背氧氣瓶的“蛙人”,正準備潛水工作,他們是湖南省華容縣防汛潛水搶險隊隊員。
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
湖南省華容縣防汛潛水隊隊員防汛潛水搶險隊每天都要對重點薄弱的穿堤涵閘開展摸閘排險作業,在華容縣沿江沿湖的堤垸上,像永豐閘這樣的穿堤建築物共有260餘個,最多的時候,他們一天要跑四個鄉鎮、摸排二十多個涵閘。
水下工作畫面儘管在防汛潛水搶險隊幹了二十多年,已經身經百戰,防汛潛水搶險隊隊長徐慶九他們每次下水還是小心謹慎,因為每個閘門情況不一樣,有時候有鐵石、釘子在外面,一不留神就會被劃傷。
湖南省華容縣防汛潛水搶險隊隊員徐慶九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華容縣共有一線防洪大堤325公里,佔湖南省一線防洪大堤總長度的十分之一,防汛抗洪任務重、壓力大,自今年7月以來,他和隊友們累計排險六十多處。
【半小時觀察】
當前,全國防汛已進入關鍵階段,防汛抗洪形勢嚴峻。面對洶湧的洪水,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裝備被運用到了防汛救災一線,大大提升了災害預警的精準度和搶險救災的效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下,也是戰勝洪水的有力保障,只要利用好這些法寶,就一定能夠築起防汛救災的銅牆鐵壁。
讓科技成為抗擊洪水的“神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