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北京,天氣涼意初顯,卻向海內外嘉賓傳遞着別樣的熱情。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場在線下舉辦的重大國際經貿活動,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4日在北京拉開帷幕。
當前,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各國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全球服務、互惠共享”,服貿會的主題展現了國際社會的期許。人類社會正處於高新技術蓬勃發展的歷史性階段,有更多的基礎加強合作,促進全球服務貿易共同繁榮發展,開創“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的美好未來。以會為“媒”,正是良機。
在經濟日報展台,經濟日報及子報子刊全面展示。中國經濟網記者黃豔清攝
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
隨着全球經濟不斷髮展,人們在健康、醫療、旅遊、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型消費需求越來越大,同時,生產性服務提升製造業附加值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種種趨勢讓服務貿易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世貿組織前總幹事阿澤維多曾指出,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但是,在全球貿易的討論中,服務貿易經常被忽略,導致其對全球貿易的貢獻沒有被完全正確認識到。
世貿組織發佈的《2019年全球貿易報告》指出,服務貿易已經成為全球貿易中最具活力的貿易形式,並將在未來幾十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報告顯示,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從1970年的9%增長至目前的約20%,到2040年,這一比重預期將上升至三分之一。從2005年開始,全球服務貿易年均增長率達5.4%,對比之下,貨物貿易增長率為4.6%。
一系列數據體現出服務貿易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按增加值計算,服務貿易佔全球跨境貿易比重超過40%。此外,當前製造業服務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貨物增加值中服務貢獻程度不斷增大,貨物貿易金額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服務貢獻值,服務貿易價值附着在貨物貿易上,並伴隨貨物貿易體量增加來實現。
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中國WTO研究院教授周念利認為,服務貿易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除了體現在增速和體量上,也體現在全球貿易治理領域。
“服務貿易規則尤其是數字貿易規則已經成為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境數據流動、數據存儲、數字知識產權保護、互聯網服務中介責任界定、服務原產地界定、服務貿易緊急保障機制等問題都已成為國際貿易協商與談判中的關鍵議題。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不容忽視。”周念利説。
技術重要性不斷提升
全球服務貿易之所以發展迅猛,其推動力來自於多方面。
龐超然表示:“首先,隨着全球經濟不斷髮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聚集效益不斷顯現,各國服務業都迎來高速發展,服務業發展帶動了跨境服務貿易需求的增加,推動了服務貿易不斷增長;第二,當前,生產環節按照比較優勢分散在不同國家,這些產品跨境交流自然催生了運輸、通訊、物流、研發以及金融等服務業和跨境服務貿易的發展;第三,信息技術革命降低了跨境管理成本,讓不同國家的企業在服務業協作分工變得可行,從而推動了服務貿易發展。”
因此,對於世界各國來説,在信息技術等方面持續發力,是推動其服務貿易發展的有效途徑。《2019年全球貿易報告》認為,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更廣泛地採用數字技術,到2040年,其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可能會增加約15%。
此外,新技術的發展也在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結構發生變化。《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認為,服務貿易可以基於四種模式開展:一是跨境交付,即服務依託互聯網跨境傳輸;二是境外消費,即服務消費者跨越國境到服務提供者所在地進行服務消費,例如出國旅遊;三是商業存在,服務提供者到東道國進行投資,通過建立一個商業存在的方式提供服務,例如外資銀行;四是自然人存在,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到服務消費者所在地提供服務,例如一國律師到他國以自然人身份提供法律服務。
周念利表示,基於跨境交付開展的服務貿易約佔服務貿易總量的30%,基於商業存在開展的服務貿易約佔50%,其他兩種模式共佔比不到20%。由於信息通信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服務能夠基於新技術手段實現跨境傳輸,使得跨境交付在服務貿易中的佔比得到提升,並對商業存在形成了替代關係。服務貿易的結構性變化,反映出國際經濟貿易呈現出明顯的知識技術和數據密集型特徵,技術和數據要素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貿易壁壘需打破
專家認為,從國別視角看,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是非均衡的。發達經濟體的服務貿易規模要高於發展中國家。目前,全球服務貿易排名前10名的經濟體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印度、新加坡和愛爾蘭,這10個經濟體的服務貿易總量佔全球的比重約為50%,其中發展中經濟體只有中國和印度。
此外,發達經濟體在服務貿易上普遍存在順差,發展中經濟體多有服務貿易逆差。周念利認為,這是發達經濟體在服務貿易領域更具競爭力的一個表現。
“一般説來,發達經濟體在金融保險服務、電信服務、專業服務、教育服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新興生產性服務產業上更具有比較優勢,發展中經濟體在服務貿易領域的比較優勢更多體現在資源密集型領域、勞動力密集型領域以及與貨物貿易相關的傳統服務領域,如旅遊服務、工程建築服務以及運輸服務。”周念利説。
當前,政策壁壘成為限制服務貿易實現均衡發展的重要障礙。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服務貿易限制指數分類,服務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對外國投資的限制、對自然人流動的限制、競爭障礙、監管透明度和其他歧視性措施等5個方面。
儘管有統計數據顯示,服務貿易壁壘在2000年至2017年間下降了9%,但服務貿易的壁壘數量仍然遠遠多於貨物貿易。
周念利認為,幾個統計數據能説明這一點:目前,發達經濟體中服務業在GDP的佔比平均約為72%,發展中經濟體約為54%,全球平均水平約為三分之二。但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僅超過20%。在財富生產環節,服務的貢獻多於三分之二,但是在財富貿易環節,服務的貢獻低於三分之一。這反映出全球經濟體出台的各種限制性措施阻礙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在服務貿易領域開展合作,尤其是規則和制度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很大空間。例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數據跨境流動和存儲、自然人移動尤其是資格互認、資金跨境流動和外資准入、競爭政策、財税和政府採購等方面,各國都可以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周念利説。(經濟日報記者 袁勇)
經濟日報在服貿會上亮相。圖為位於文化服務專題展區13號棚的經濟日報展台。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