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獎賞與懲罰只會毀掉孩子的責任感,而這件事卻可以讓孩子受益無窮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綜合

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習慣利用獎賞與懲罰來贏得孩子的合作,實際上他們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因為獎賞無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只會讓孩子的人生觀變得狹隘,而懲罰只會讓孩子想要報復和反抗。

場景一:獎賞的惡果

電視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有一位對待孩子很用心的媽媽,在家裏的小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家務報酬清單,一筆一筆清晰地寫明瞭兩個孩子做某項家務可以得到多少錢。

我們不反對媽媽們通過這個方法,讓孩子通過付出勞動來享受家庭的福利,但是需要警惕的是,這種獎賞有可能會讓孩子忘記了他應該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時間久了,他會認為做家裏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因為有報酬才會去做,如果沒有相應的報酬,孩子可能就會有牴觸情緒,會違抗、拒絕,孩子會認為做任何事情只有得到回報,才會有歸屬感。

場景二:懲罰的惡果

3歲的陽陽把巧克力豆扔了一地,媽媽很生氣,打了他的屁股一下。

陽陽又把衞生紙扔進垃圾桶,媽媽更生氣的吼他,還打了他的屁股兩下。

陽陽又開始玩手機遊戲,一直玩一直玩,媽媽索性把他關在了他自己的房間。

陽陽開始大哭。

半小時後,陽陽的房間很安靜,媽媽以為陽陽這下應該吸取教訓,不再搗亂了。

推開陽陽的門,媽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陽陽把牀上的枕頭、被子、牀單……都扔到了地上。

媽媽失望極了,強烈的挫敗感讓她快要發瘋,她真想狠狠地打陽陽的屁股!

暴力懲罰對於教育孩子是無用的,不可能讓孩子長久服從,只能幫孩子發展出更強烈的反抗和挑戰。

貢獻與合作:

做家務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一書中,有一章專門對懲罰與獎賞的誤解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得出結論:我們必須意識到,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是毫無用處的。沒有哪種懲罰能得到持久的服從。現在的孩子寧可受到懲罰,也要維護自己的權利。滿足感要通過貢獻與合作得到。 當我們忙着通過獎賞贏得孩子與我們的合作時,事實上我們剝奪了孩子從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滿足感。

正面管教也積極倡導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歸屬感、價值感與成就。所以,如果想要讓孩子與我們合作,並且發展出生存所需的各種技能與心理素質,就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吧,早培養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