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圖源:路透社)
海外網7月3日電 當地時間2日,澳大利亞研究所國際與安全事務項目負責人艾倫·貝姆(Allan Behm)在澳大利亞《新日報》發表題為《中澳關係緊張,現在是時候冷靜了》的文章,告誡澳大利亞政府不要再發布對華煽動性言論,以不計後果的方式處理涉華政策。他認為,澳大利亞應尋求與中國發展更穩定的關係,關注共同利益,而非分歧。
全文摘編如下:
隨着夏季的大火在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記憶中漸漸退去,你可能會認為他已經吸取了一個教訓:永遠不要煽風點火,因為它們會把你吞沒。然而,莫里森政府或是狂熱的媒體評論人士幾乎每天都會發錶針對中國的煽動性內容,這必然會在中國媒體上引發針鋒相對的回應。
就在上週,澳大利亞總理向全世界宣佈,一個匿名的“手段高超的國家主體黑客”正加強對澳大利亞組織的“網絡攻擊”。隨後就有消息人士把矛頭指向中國。
不僅如此,在本財政年度結束時,莫里森宣佈對隸屬於國家安全部門的澳大利亞信號管理局進行重大人員和資本投資,以增強澳大利亞的網絡安全:在10年內新增500個崗位和13.5億澳元資金。而為了迎接新的財政年度,他還宣佈將在國防方面投資2700億澳元,包括增加800名相關人員。如果這樣做是為了增加澳大利亞國防部隊對抗中國的實力,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必須要重新考慮其整體戰略了。
除了自己國內存在問題的美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會以如此不計後果的方式來處理涉華政策。就在5月15日,莫里森還在談論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三個詞中的每一個都有問題。像是目前尚不清楚中澳雙方的合作有多“全面”,因為莫里森似乎準備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讓本國的教育和旅遊業也面臨風險。
如果雙邊關係不能聚焦於如氣候變化、流行病和核武器這些現存威脅,而是浪費在虛張聲勢上,這又有什麼戰略意義?充其量,澳大利亞所謂的“戰略”似乎只是美國政策的一個代理人。
給雙方關係“滅火”的首要原則就是停止煽風點火。雖然中澳關係存在一些問題,但在疫情過後的一個更為黯淡和混亂的世界中,大喊大叫來激起公眾的不滿,使兩國關係更加棘手又有什麼意義?
莫里森政府現在是時候尋求讓中澳關係更加穩定了。除了鐵礦石和煤炭,雙邊關係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我們與中國在生物科學、醫學、太陽光電、農業科學上有超過30年的科學合作,在許多其他學科上也可以為新冠病毒的調查和疫苗研究提供重要內容。我們有長期的文化交流,也就共同防禦和安全利益進行過雙邊討論。
關注共同利益,而不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分歧,肯定會為兩國關係降温,同時也可能讓兩國關係重獲光明未來。擺姿態和強勢不是力量的標誌,正如深思熟慮和衡量得失不是軟弱的標誌一樣。中國和澳大利亞都將繼續共存,我們最好習慣這個事實。
曾任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的傅瑩女士曾向她的同事們建議,應“秉承謙虛、包容精神,堅持交流、學習、開放”。澳大利亞最好也聽取同樣的建議。(海外網 張霓)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